鲁迅似乎对民俗文化情有独钟,他的作品里介绍了许多民间习俗,比如《朝花夕拾》中迎神赛会、满月酒、新年吃福橘等等。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鲁迅先生的另一篇佳作——《社戏》,品味一下其中都展示了哪些传统文化习俗。
一、习俗文化
“消夏”在我们口语中不常见,许多学生不甚了解。消夏一词,一说“消除、摆脱夏天的炎热”,又一说“用消遣的方式过夏天”。那“消夏”到底有何意义呢?《社戏》一文中的注释是这么说的——“消夏”是避暑的意思。文中提到鲁镇的平桥村是一个离海不远的且临河的小村庄,可见这里夏季比较凉爽,适合避暑。“但在我是乐土:因为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儿’了”,不知道对别人来说怎样,但对小主人公来说是既可以避暑又可以消遣。
“归省”一词出自唐·朱庆余《送张景宜下第东归〉诗“归省值花时,闲吟落第诗”,意为回家探望父母。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说省亲,那“归省”是不是就是“省亲”?“省亲”出自《新唐书·卓行传·阳城》“凡学者,所以学为忠与孝也。诸生有久不省亲者乎”,有“归家探望父母或其他尊亲的礼俗”的意思,故“归省”与“省亲”两者并无大差异,“省亲”又可称作“归省”。
“行辈”又是什么习俗呢?行辈是中国特有的表示家族纵横关系的方式。行,是家族中兄弟长幼次序,表示同辈的横向关系,古人用伯仲叔季顺序为排行,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辈,指的是辈分,即同一家族中的代次,表示家族各代的纵向关系,辈分不分年龄,如《社戏》中说“我们年纪都相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因为他们合村都是同姓,是本家。”但那时的我们不用像传统中晚辈必须遵守尊卑礼节,相反而说比较自由,无拘无束,所以文中说“然而我们是朋友,即使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春赛”即春天举行的赛会,文中“社戏”即春赛的一部分活动。社戏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戏曲中有老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等角儿。孩子们感兴趣的是老生能翻筋斗,蛇精,黄布衣跳老虎等。
二、民风文化
我们在领略习俗的同时,最应该领略的是平桥村的民风文化。
佛曰:一切皆是缘。缘于母亲夏日归省,我便跟随,又因为平桥村热情待客的缘故,我便有了许多年龄相仿的玩伴,他们除了陪我日常的玩耍外,还有我期盼已久的社戏。正是因为这里的待客之道,才有了一系列的故事。
主人公作为小客人,陪同的当然是年龄相仿的了,中国的待客之道的基本原则是细心安排、迎送礼让、热情相待,而待客原则不分年龄大小,都要遵循以礼相待的原则。比如,“和我一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因为有远客,他们也都从父母那里得了减少工作的许可,伴我游戏。”陪我掘蚯蚓、钓虾、放牛,钓了半天的虾照例归“我”享用。小朋友们为了“我”能看戏,又是打包票,又是卖力撑船陪“我”去看那日思夜想的社戏。社戏好不好看我不知道,但是从“我”一个儿童的视觉来看,那晚的戏确实不怎么样,但看戏的过程却趣味无限。为何呢?缘于那些可爱的小伙伴们。
平桥村的小伙伴们充分展现了平桥村的民风,热情、淳朴、善良……“我”非常想去看戏可惜没有船,聪明的双喜想办法而且打包票保证“我”的安全。在看戏过程中,铁头老生夜晚不会翻筋斗,双喜就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来安慰“我”。看戏归来,大家提出“偷”阿发家的豆,阿发则说“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双喜怕多偷后阿发娘要哭骂,用了八公公的盐和柴会被骂,想出了对策,不但说明了双喜的聪明机灵,善于为他人着想,而且也表现了一种纯朴的人情美。
偷了六一公公的豆不仅没挨骂,还有更多的收获:一是罗汉豆,二是六一公公的夸奖。当罗汉豆摆上桌后,“我”却觉得没有“昨夜”的好吃。末尾一再强调“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那夜的豆不是一个人的豆,怀念的也不是那夜的戏,而是看戏的过程,是淳朴、和睦、善良的人们。
三、地域文化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情。淳朴的民风离不开优美的村庄环境。
文中最美莫过于月夜行舟的景色了,为何这样说呢?因为它刺激了一个孩子的所有的感官,让其醉心于其中。眼观连山,并从孩子的角度给了它一个形象的比喻“彷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而且“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在孩子眼里,一切都活了,一切都喷薄着生命的活力。“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那“宛转,悠扬”的横笛,那热切的期盼让一个孩子沉醉其中。去的时候“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让读者也自失在这片梦里水乡,归来时依旧自失在这朦胧的月夜中。小主人公将那飞速的航船比作“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的大白鱼”,这时时提醒读者,作者依旧有着一颗未泯的童心。
江南的水乡烟雨迷蒙,如诗如画,如梦似幻,藏着梦里的旧时光,那涓涓流水洗涤着人们的心灵,纯粹着人们的内心。
浅谈《社戏》中的风俗人情美-记叙文1600字相关内容
人们都有自己的座右铭,那我呢?一个好的座右铭,在我脑海中浮现的时候就觉得有一个更好的,那看似近在咫尺又遥不可及的几个字,究竟是什么呢?我再一次陷入了深深的回忆……那是一个大雨滂沱的早晨,这样恶劣的天气,丝毫不影响分笔疾书的我,这是一次月考,…
他出生那年,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母亲只生了这一胎,就做了结扎。按理说,他应该是家中的独苗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是偏偏在他呱呱坠地之前,已经有个和他长得一模一样的小家伙哭声嘹亮地候着他了。于是,他就这样做了弟弟。两个人长得实在太像了,父母不…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虚伪,谎言似乎只要比真诚更能让人接受,好像足够虚伪,就可以拥有一群围绕在身边的伙伴,朋友。真心的朋友似乎没有那么重要了,只是在追求短暂的热闹和外表的虚情假意。表现得虚伪就能轻易的融入一个陌生的圈子中,慢慢来不再是诚意…
梦里依稀慈母泪。印象中的母亲很坚强,没流过几次眼泪,为何在我的梦中却含泪欲语?想到母亲说起她一人在家的寂寞,我就感到一阵揪心。因为弟弟上初中住校了,父亲经常外出,而我上高中也住校了,离家的我,似乎觉得离家已经很久了。每每只留下母亲一人独守空…
当我再一次走进久违的书法教室,墨香依旧袅袅绕鼻翼,在空气中荡漾。我不禁感慨到:“时隔多年,再次执笔,当年对书法的热情,终于回家了。”仍记得初学书法时,我我心潮澎湃迫不及待地想学习楷书、隶书。每当我开始写书法的时候,都会为之陶醉,沉浸在其中,…
回想年幼无知的我,我觉得好笑。好笑的事就在后面,不知道能不能让你这个看客发笑,我就不能知道了。好,我们开说。那是2003年了,那会我住在广东的潮汕地区,那会我还年幼的很,几岁吧。那时我的家人正带着我住小二层,我们过着现代化男耕女织的生活。二…
生命是如此神奇,即使濒临绝境,也能再次绽放。——题记雨点“啪嗒、啪嗒”地拍打着玻璃窗,一声声、一阵阵似一块块坚硬的石块敲击着我的心。我茫然地看着洁白的天花板,泪水抑制不住的地往下淌,终于还是下定决心去看他。天阴沉沉的,黑暗将我笼罩着。我听见…
秋天的校园里没有春天热闹,却比春天宁静。秋叶如柳絮般鲁莽地到处飘落,不禁会给平静的校园带来诗意,我正伴随着秋风前往给最亲密的好友道歉,也是离别。在前几天我愤怒地伤害了他,我并不祈求原谅,只是寻求宽慰。这时肩膀一整清凉,我扭头看到了孙胡睿的那…
敲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的手有一丝犹豫,不知是否应该写的再惨烈一点。但是重新回顾这本书的时候,虽然看到了那么多的悲痛与无奈,但我却找不到更加贴切的描述,只能说,这就是生活。最初拿起这本书,是因为那部广为人知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看着封…
家风,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家里的风气。家风不正,则人也不会有出息。从古至今,多少名人、才子才女,都有着优良的家风,家风之重要性可见一斑。而这些名人则更会为自己的孩子设立优良的家风:如陆游的“仕宦不可常,不仕则农,无可憾也。但切不可迫于衣食,为…
尼采说: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强大。——题记望着成绩,我紧咬着牙,痛苦地闭上了双眼。抓着成绩单的手松开了又抓紧,泪水在眼眶打转,我带着无尽的不甘,疑惑:我的努力为何得不到回报?曾经因为肠胃不舒服,医生要求我吃中药治疗,并且要我请假在家休养。…
爷爷在他九十岁高龄那年,平静地离开了我们。但爷爷身上的许多“闪光点”,却深深地影响着父辈们那一代,包括我们,甚至是我们的下一代。爷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由于读过私塾,知书明理,所以年轻时当过村里的会计、先生。一生养育了八个子女,用他勤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