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戏》中的风俗人情美-记叙文16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4 16:41

鲁迅似乎对民俗文化情有独钟,他的作品里介绍了许多民间习俗,比如《朝花夕拾》中迎神赛会、满月酒、新年吃福橘等等。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鲁迅先生的另一篇佳作——《社戏》,品味一下其中都展示了哪些传统文化习俗。

一、习俗文化

“消夏”在我们口语中不常见,许多学生不甚了解。消夏一词,一说“消除、摆脱夏天的炎热”,又一说“用消遣的方式过夏天”。那“消夏”到底有何意义呢?《社戏》一文中的注释是这么说的——“消夏”是避暑的意思。文中提到鲁镇的平桥村是一个离海不远的且临河的小村庄,可见这里夏季比较凉爽,适合避暑。“但在我是乐土:因为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儿’了”,不知道对别人来说怎样,但对小主人公来说是既可以避暑又可以消遣。

“归省”一词出自唐·朱庆余《送张景宜下第东归〉诗“归省值花时,闲吟落第诗”,意为回家探望父母。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说省亲,那“归省”是不是就是“省亲”?“省亲”出自《新唐书·卓行传·阳城》“凡学者,所以学为忠与孝也。诸生有久不省亲者乎”,有“归家探望父母或其他尊亲的礼俗”的意思,故“归省”与“省亲”两者并无大差异,“省亲”又可称作“归省”。

“行辈”又是什么习俗呢?行辈是中国特有的表示家族纵横关系的方式。行,是家族中兄弟长幼次序,表示同辈的横向关系,古人用伯仲叔季顺序为排行,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辈,指的是辈分,即同一家族中的代次,表示家族各代的纵向关系,辈分不分年龄,如《社戏》中说“我们年纪都相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因为他们合村都是同姓,是本家。”但那时的我们不用像传统中晚辈必须遵守尊卑礼节,相反而说比较自由,无拘无束,所以文中说“然而我们是朋友,即使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春赛”即春天举行的赛会,文中“社戏”即春赛的一部分活动。社戏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戏曲中有老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等角儿。孩子们感兴趣的是老生能翻筋斗,蛇精,黄布衣跳老虎等。

二、民风文化

我们在领略习俗的同时,最应该领略的是平桥村的民风文化。

佛曰:一切皆是缘。缘于母亲夏日归省,我便跟随,又因为平桥村热情待客的缘故,我便有了许多年龄相仿的玩伴,他们除了陪我日常的玩耍外,还有我期盼已久的社戏。正是因为这里的待客之道,才有了一系列的故事。

主人公作为小客人,陪同的当然是年龄相仿的了,中国的待客之道的基本原则是细心安排、迎送礼让、热情相待,而待客原则不分年龄大小,都要遵循以礼相待的原则。比如,“和我一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因为有远客,他们也都从父母那里得了减少工作的许可,伴我游戏。”陪我掘蚯蚓、钓虾、放牛,钓了半天的虾照例归“我”享用。小朋友们为了“我”能看戏,又是打包票,又是卖力撑船陪“我”去看那日思夜想的社戏。社戏好不好看我不知道,但是从“我”一个儿童的视觉来看,那晚的戏确实不怎么样,但看戏的过程却趣味无限。为何呢?缘于那些可爱的小伙伴们。

平桥村的小伙伴们充分展现了平桥村的民风,热情、淳朴、善良……“我”非常想去看戏可惜没有船,聪明的双喜想办法而且打包票保证“我”的安全。在看戏过程中,铁头老生夜晚不会翻筋斗,双喜就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来安慰“我”。看戏归来,大家提出“偷”阿发家的豆,阿发则说“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双喜怕多偷后阿发娘要哭骂,用了八公公的盐和柴会被骂,想出了对策,不但说明了双喜的聪明机灵,善于为他人着想,而且也表现了一种纯朴的人情美。

偷了六一公公的豆不仅没挨骂,还有更多的收获:一是罗汉豆,二是六一公公的夸奖。当罗汉豆摆上桌后,“我”却觉得没有“昨夜”的好吃。末尾一再强调“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那夜的豆不是一个人的豆,怀念的也不是那夜的戏,而是看戏的过程,是淳朴、和睦、善良的人们。

三、地域文化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情。淳朴的民风离不开优美的村庄环境。

文中最美莫过于月夜行舟的景色了,为何这样说呢?因为它刺激了一个孩子的所有的感官,让其醉心于其中。眼观连山,并从孩子的角度给了它一个形象的比喻“彷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而且“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在孩子眼里,一切都活了,一切都喷薄着生命的活力。“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那“宛转,悠扬”的横笛,那热切的期盼让一个孩子沉醉其中。去的时候“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让读者也自失在这片梦里水乡,归来时依旧自失在这朦胧的月夜中。小主人公将那飞速的航船比作“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的大白鱼”,这时时提醒读者,作者依旧有着一颗未泯的童心。

江南的水乡烟雨迷蒙,如诗如画,如梦似幻,藏着梦里的旧时光,那涓涓流水洗涤着人们的心灵,纯粹着人们的内心。

浅谈《社戏》中的风俗人情美-记叙文1600字相关内容

门的故事-高二记叙文1400字

任时光荏苒,光阴流逝,每家的故事却总仍旧被房前的门记录着,不同时期的门都反映着不同的景况,不同的景况反映着中国不同的脚步。千年前千年之前,中国还处于古代的记忆中。千年之前的门,于乡间,或许在屋外只不过是一道藩篱,一圈栅栏,碎步踏着石路走进,…

小城大爱-高二记叙文1000字

家是星星之火,点燃理想之灯;家是理想之灯,照亮前进之路;家是前进之路,带领我们走向美好的明天……家是港湾,给疲倦的心以栖息;家是明灯,给失意的心以温暖;家是天空,给活泼的心以飞翔;家是宇宙,给欢跃的心一翱翔……童年的记忆沐浴在栀子花香中,那…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时刻?-记叙文1600字

此时已是晚上九点,我走在那漆黑的老城小巷里,月光透不进来,星星也不知所踪,巷子里伸手不见五指,我没有任何可以照亮的东西,只能蜗行摸索。突然一阵冷风吹来了,“呜呜呜”,我倒吸了一口冷气,感到全身全身冰凉。我想走出这里,只得加快脚步。面前漆黑一…

心中的光明-高二记叙文1200字

今天去盲校了,刚开始的时候,坐在他们的阶梯教室里听他们主任老师的讲话,介绍盲生的些一些基本情况,说真的我的心情很沉重,即便是听到他们中的有些人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想,这毕竟是少数人。也许我们平常轻而易举能够做到的事情,他们要花上比我们多好几…

父亲的书房-记叙文1400字

在我的乡下老家,有一间斗室,里面摆放着两个大书架,整整齐齐地塞满了各种书籍。其中,政治经济学方面的有《毛泽东选集》、《资本论》等;科学和医疗技术方面的有《十万个为什么》、《赤脚医生》等;文学艺术方面的有“四大名著”即《西游记》、《三国演义》…

一把伞的爱_高中记叙文800字

当第一滴雨“滴答”滴向了大地,其它的雨闻声赶来,纷纷滴向大地母亲的怀抱。原本安静的大地变得热闹了。树枝被大雨压得直点头,鸟儿停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叫着,上体育课的同学叫着喊着往课室跑……我望着窗外,发起呆来。因为今天我没有带伞,而爸爸妈妈都去…

温暖的光芒-高二记叙文800字

是谁为“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杜甫温上一杯浊酒?是谁为流落江湖的歌女而泪湿青衫,只叹“同是天涯沦落人”?是谁让大漠狼烟中的战士在芦管声中“一夜征人尽望乡”?是谁在汶川的地震中用手托起孩子们生还的希望?又是谁在西南大旱中蒸发了汗泪化作缺水…

我的第一本书_记叙文作文900字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那记忆的深处,曾流传着一句歌谣,“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在外公的抽屉里,有一本书皮已经花黄,但却保养得很好的书,那是王羲之笔迹的小楷《乐毅论》。年幼的我不知这是外公的宝贝,拿起来用放大镜逐个字逐笔认真的研究起来…

军训的酸甜苦辣-高二记叙文1100字

记得有一句军旅歌词是“三呀嘛三,三军将士苦为乐”。三军将士的生活,似乎同我们“遥不可及”。不过,进入高中的第一课——军训,却让我们真真正正体验了一把“原汁原味”的军旅生活。不得不说,这是一锅“大盘菜”,酸甜苦辣,什么都不缺。但因为“品种丰富…

站在幸福的门口_抒情记叙文900字

太阳不会吝啬自己的阳光,月亮不会吝啬自己的眼泪,而幸福,它不会赤裸裸地站在门口,却悄悄地藏在门后,等待站在门口的人亲自探访。晚霞洒落在万物上,斜阳照映在我的脸颊,这一切都感到如此的温馨,我带着老师对我赞赏的评语一路心神愉悦的回到家门口,但我…

麦田-高二记叙文1000字

他生活在一片麦田中。衣食无忧的他,每天蹲在田边看时不时飞过的鸟儿划出的美丽的痕迹。有时候也会下雨,雨后的天空像一块玻璃碎片一样澄澈干净。这样的生活是慵懒而又美好的,因为有大把大把的时光可以在发呆或者无所事事中度过。他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什么…

我懂得了感恩_高中记叙文作文1000字

我们像小苗一样一天天长大,而父母却像大树一样一天天老去。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价的,但我们却不懂得去理解和珍惜。你们可曾想到父母时时刻刻都在为我们操劳?父母上班、工作难道不是为了我们?父母常对我说要感恩,但那时的我还是个幼小的孩子,怎能明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