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里有两首歌,一首平和,一首激昂。——题记
很多年以后都忘不掉去三八线那一天,天阴沉沉的,雨打车窗,雾湿而不快。在此之前,我对这 场战争的印象只有一些模糊的影子,仅知道是朝鲜和韩国的战争,中国和美国也分别参与,最终打得平手,以此为界,朝鲜叫朝韩战争,而韩国,叫韩朝战争。
当车快驶进景区时,两边便有高高铁丝网围护,铁网之外,依稀可见得有面目狰狞的警示牌散落路旁,导游介绍,这便是当年战争的“后遗症” ——随处埋下的地雷,直到现在,还有人因误踏而 被炸死。而在远方,烟雾朦胧间,梯田拾阶而上,有老农箬笠蓑衣,一派祥和,仿佛地狱天堂亦不过一 路之间。
后来我们穿过瞭望台和瞭望塔,穿过望拜台、自由桥,前者依旧有士兵驻守,戒备森严,后者彩带飘扬,满怀思念。这让我们意识到,这里并非仅仅是历史遗迹,它对人们的影响,即使是在今天也难以消融,无论是暴烈地对立,还是温柔地守候,这都是它矛盾的现状。
接着我们来到地道——战争期间亦有许许多多大同小异的地道,这是保存最完好、开发得最好的一条,即便如此,也要戴上头盔和探照灯,彼此搀扶,小心翼翼,耳畔还时常传来有人因滑倒而发出的轻微呼痛——地道既黑且湿,雨水涟涟,滴漏而下。地道尽头却被封锁,隔着几道玻璃,便是朝鲜,依稀见得有人荷枪实弹,来回走动。
返回后便是电影院,循环播放着纪录片,讲述战争的大概和细节,字幕亦有中文,图片里有无助的妇女,迷惘的战士,残肢断臂,伏尸千万,他们有着相同的神情和相似的面貌,甚至连血液也曾有近乎一致的温度,并且都在缓慢冷却。尾声是一首歌,舒缓,悲切,感人,迫我回想一路风景:路旁埋下的地雷,雨中走动的战士,地道尽头黑洞洞的枪口,片子里死去或正在死去的人们……这是同一个民族的自相残杀,我听到黑暗中有饮泣的声音,一定有人和我在这里产生了共鸣。以往听老人说,但愿没有战争,都以为不过一句空言,只有到这里走过看过以往的疼痛和如今的伤痕,才会明了,这是怎样沉重的愿望。
从影院出来,我亦是怔怔,天却意外的晴朗,草意外的绿,有孩童在雕塑缝隙间微笑,忽而就想起松尾芭蕉的一首俳句:
往日兵燹之地,今朝绿草如茵。
回来后依然经常想起那首片尾曲,在大脑深处回荡,无法哼唱,无法记录,却一直回荡。尽管我对此曲一无所知,可我知道她一定在歌颂和平,演唱者定是一位母亲,一个赤子,午夜梦回,竟也莫名其妙地泪流满面,如斯广博,如斯悲壮,如斯深沉,如斯慈悲,其中必有生命的重量和和平的渴望。
后来我才知道,这场战争让多少人失去了生命,其中包括几十万我们的同胞,同胞中还包括了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托尔斯泰仿佛说过,没有哪个父母是希望战争的,可作为一个国民,我们必有不同的选择。
我曾两次去南京,第二次去时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地域和血统的相近,使我感到更难过,也更悲伤。馆前是各种各样的雕塑,身体扭曲,神态痛苦;馆内有一幅幅照片,黑白色的,老人孩子妇女,残杀屠戮分尸,不堪入目。我想若把照片染上色彩,黑发红唇黄肤,这是与我们一般的颜色,却有着白眼鲜血断肢,这是与死人一般的颜色,这又是怎样的触目惊心。馆内还有很多烈士的名字和照片,活着的样子或死去的遗容,身居庙堂或又是草莽英雄。馆内有时会放《义勇军进行曲》,尽管这是一首生下来便耳熟能详的歌,可到这一刻我的敬畏之心才更加深刻了,“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曲调激昂,毫无悲切之感,却偏偏带了点视死如归的意味,感染自己,动容别人。
我想起北京万里长城上早已熄灭的烽火,南京雨花台里满载历史的浮雕,武汉红楼上当年共商国是的房间,山东台儿庄曾经血染的荷池,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里惊心动魄的模拟场面……很多故地都已物是人非,旧貌新颜,可有些东西未曾改变,如同《义勇军进行曲》般永远流传,从未枯竭。
我想,从汉武帝时代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到近代秋瑾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再到如今我们脱口而出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从古代的九州烽火,一片丹心,到后来的枪林弹雨,以死相拼,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每一次胜利都是惨胜,可我们能不用惨换来胜吗?“日军在六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达30万以上。”既然战亦死,降亦死,死国可乎?谁又是愿作奴隶的人们?古是,今亦是,抗日战争是,抗美援朝亦是。
以后的每一次升旗仪式,我都不再随意散漫,因为这是我们铭记历史、思考历史的方式,承载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魂魄。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和另一种平和的声音相配,在我心中轻轻地响起。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在死亡面前,我们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渺小呀,谁能拒绝战争,拒绝铁骑将山河踏碎,拒绝同胞在眼前死去,拒绝屈辱的历史?谁又不希望和平,希望人类生生世世相亲相爱,希望哪里都是世外桃源,希望每个人都有喜乐安平的一生?可这的确不是一个人用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但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学会担当,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与他人和平共处,我们是不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什么。所谓成长,不过是懂得担当;所谓担当,不过是守好脚下的每一寸土地。我想,这世间必有很多大写的人,如同擎天柱般顶天立地地站着,撑起一片蓝天,我仿佛也在刹那间拔高,迅速成长,和他们一起,担负着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世界的责任:作为一个人的铮铮傲骨,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世界的和平安定。
这便是我的担当,我的声音。
清平,吾歌。
清平吾歌-八年级记叙文1900字相关内容
人的一生,就是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成长。那次,我初识书法。儿时是留过许多软笔作业的,但每次,俱以一篇满满的“十”或“一”滥竽充数。本以为,如此,就可以了。但人算终究不若天算,步入了初中,在一次次的红色的“注意书写”后,妈妈便一定要我练字了…
这是一组关于手机的漫画。每一幅都引人深思。看了这些漫画,你或许会扼腕叹息、或许会会心一笑、或许沉思良久。因为它如此深刻地表达着我们现代人的生活,荒诞、疯狂、可笑,以及深深的孤独和悲哀。第一幅漫画是一位女性穿着黑色长袍,戴着皇冠,彷如白雪公主…
车库里停放着两辆自行车,一辆蓝色的,是妈妈的,一辆亮黄的,是小乐的。每个双休日,妈妈和小乐都会骑着自行车东游西逛,寻找最美丽的风景。一天,车库里被一个庞然大物占据了,原来爸爸买了汽车。闪亮的银色,流线的外形,帅极了!从此,一家人就开车出去玩…
三载春秋,与你,便觉一人撑伞也没有那么孤单;漫长岁月,与你,便任落叶繁繁只管大步向前;一路有你,点点滴滴,从此两袖清风,洒去懵懂。与你,便无畏。“来吧,同学们,咱开始上课!”你自信地扬着语调,一颗炽热的心在你滚烫的胸膛奔腾、翻涌。昂首阔步,…
人说,背上行嚢,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其实每个人都明白,人生没有绝对的安稳,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应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在路上行走于山穷水复的流年间。路上的萍水过客。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如若有缘相处…
曲折的长廊、六角的凉亭、青瓦白墙的老宅……都被碧绿的水环抱着。微风拂面,柳梢弄水,水中有大小不一的游鱼在嬉戏,点出层层涟漪。水陆交界处有丛丛芦苇,每遇微风,婆娑起舞,摇曳不止。我不禁沉醉其中。虽然景色如画般美,但是耕泽石刻博物馆的主角却是各…
纵有万山笼罩,我也要冲破云霄;纵有荆棘密布,我也要奔向光芒;纵然伤痕累累,也要守好坚强,也要独嗅芬芳。总之,青春的我想要飞翔。前路漫漫,我们在青春的岔路口彷徨。一年又一年,时间忙着赶我长大。高中的旅途,神秘而又惊喜,总会有一道又一道难题将我…
和她的距离。——题记她80多岁,梳着一丝不苟的头发,最后用一根发簪点缀,一双大眼睛已经深深的陷了下去,嘴里的牙齿也已经快脱光了,一双粗糙的手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血管,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皱纹,像是记载着她这么多年来的千辛万苦。她就是我的老…
黑夜滋生无数想念,想念暗藏无数回忆,我在黑夜的回忆里,放着画面清晰的电影,思慕着外婆做的萝卜炖牛排的滋味。记得——我双手扒在厨房的门框上,探出一个小脑袋,看厨房里那个忙碌的身影,那是我的外婆,我轻轻地走到她身后,踮起脚尖,伸长脖子,满眼期待…
时间悄然而逝,伴着东升的旭日,我即将迎来五年级学习生涯,我将见到两个月没见面的好朋友们,也将见到我们高年级后的新班主任,紧张和期待的情绪掺杂交汇,徘徊在我的脑海里。是啊,所有的一切又将是一次新的扬帆起航。开学第一天,我怀揣着激动的心情,早早…
你看过《银河补习班》吗?我挺喜欢这部电影中的一句台词——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连箭靶子都找不到在哪,你每天拉弓有什么用。你听过《唱响新声》吗?我挺喜欢这首歌中的一句歌词——跌跌撞撞又怎样,就让梦想装上翅膀,飞过大海,躺在彩色云端。现…
我们学校要举行会操比赛了,要比的是队列队形,还有“七彩阳光”操,我们班为了取得一个好成绩,班主任要我们加班加点地训练。今天的第一节课是体育,理所当然要操练的,第三节是语文课,语文也不上了,这两节课都要练习“七彩阳光”。一想到要站90分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