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界的作文,描写世界的作文

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_写事作文7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1 07:25

从记忆起,我就是一个瘦小的女孩,在同龄人中,我是最矮小的一个。有时候,走在放学的路上,别人对我指指点点,我总觉得别人在嘲笑自己。我一度开始怀疑自己,认为自己就是童话中的灰姑娘,就是丑小鸭,慢慢地,我变得自卑起来,不愿参加班级的文体活动,总觉得事事不如别人。直到那一次参加演讲比赛后,我才走出了自卑的阴影。

那是去年春天的一天下午,语文老师陈丽丽老师告诉我一个令我大吃一惊的消息——代表学校参加临朐县中小学生“爱国故事”演讲比赛。我本想拒绝陈老师,因为我不仅长得身材矮小,貌不出众,而且从没参加过任何比赛,况且这次比赛是代表300多人的学校参加。我怕自己不能给学校争光,辜负了领导和老师们的厚望。

可是,转念一想,老师既然看中了我,我不想让老师失望;加上我是刚刚转入这个学校的学生,我实在不想给老师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就答应了陈老师。

以后的日子,我迎来了紧张的准备阶段。演讲要脱稿,我必须把演讲稿背得滚瓜烂熟。于是,我把演讲稿装在口袋里,一有时间我就拿出来读背。稿子背熟了,我又去找陈老师指导,陈老师耐心地指导我朗读的技巧:感情,语调,语速,表情,甚至动作,陈老师都对我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看着老师认真的态度,我下定决心,一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取得好成绩。

沉浸在友谊的世界里-以友谊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0 09:28

友谊是美好的,如同一个糖罐子,每天都有甜味。朋友,更是美丽的,如同一盏灯,时刻指引着你。人生旅途中不能缺少友谊,也要拥有朋友。六月的天是燥热的,太阳公公慷慨的向我们投来他的问候。“铃铃铃——”上课铃响起了,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跑出教室,又如同离弦的箭狂奔下楼。往操场一望,果不其然,“大魔王”体育老师正在那里等着我们呢。见状同学们立刻变成了“小绵羊”,乖乖的走了过去。体育老师倒是没多说,一声令下,“”跑5圈。”同学们呢,则是无奈的摇摇头,只能跑了,于是同学们又像打了鸡血似的向前奔跑着。太阳公公正欣赏着这幅场景呢,时不时还加点料,让我们汗流浃背,一圈两圈三圈……不知道跑了多少圈,我已经是迷迷糊糊的,伴随着啊的一声尖叫,瞬间醒了过来。没错,此时我正在和大地妈妈亲密拥抱,感觉浑身上下火辣辣的疼。

课本的世界_诗歌作文150字

更新时间:2024-02-26 13:27

翻开课本

世界豁然打开

原来

丰子恺爷爷的白鹅

是如此傲慢

诺索夫先生的白公鹅

是如此高傲

老舍先生的小猫

又是如此古怪

这些可爱的动物

惹人喜爱

原来

鸟的天堂

只是一株大树

却是“鸟的天堂”

钱塘江大潮

只是一年一次

却是天下奇观

雅鲁藏布大峡谷

只是刚刚被发现

却是世界之最

这些神奇的地方

使人向往

翻开课本

我看到的是

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美丽世界的孤儿_关于孤独的作文12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5:11

想到这个题目是在回家的路上,我坐在电瓶车后座上,冬天,每个地方都飘散着贫困与奢靡交织的味道。我在车站等了我妈半个小时,最后发现她今天其实闲着,在接到我的电话后硬是磨蹭了半个小时。于是我知道我这辈子再也不会因为家庭的温情而觉得世上没有什么别的东西可以奢求了嘛。

读《不知道的世界》有感_高中读后感16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5:11

科学的普及,不是坐着就能等来的,必须要付出汗水和努力。《不知道的是世界》是我接触科学后第一次阅读的科普读物,作者是赵世洲。科普读物可以分为好几类,这本书是关于物理方面的。自从我读了这本书后,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还让我知道了许许多多的科学的道理。《不知道的世界》这本书里的一个个新奇的知识,让我认识了大千世界的五彩缤纷和自然界中的千变万化,它不像小说那样有动人曲折的情节,但读一样令人着迷。真让我爱不释手啊!其中,有几篇文章让我回味无穷。在我们上初中学物理的时候,都知道万有引力定律,而且也知道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发现的。卫星和宇宙飞船一次又一次地发射成功,都说根据引力理论进行的计算准确无误,引力理论说是准确的,没有必要去怀疑它。但这本书却让我知道引力理论也不是绝对权威的,当时让我吃了一惊,这怎们可能?因为许多科学家是依靠万有引力定律来计算出月亮绕地球的轨道运行,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运行的,所以这让我大吃了一惊!不过,这也驱使了我的好奇心,使我继续往下读。原来,这种情况只发生在日食的时候。这种现象是一位法国科学家阿勒发现的,这个阿勒还是法国空间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20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5:11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2000字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14岁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讲述了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过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

它是一本哲学史小说,更是一种自我世界的体验,某种程度上,却也是一个自我世界的折射。

本书虽说是哲学史的介绍,但并不是很侧重哲学思想本身,书中对关注更多的是哲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我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上帝是否存在等。然后对学派或者哲学家也没有过多探讨,更多的是在介绍他们基本思想的前提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的去进行哲学性的思考。最后,对于每一个阶段的哲学思考,作者都会用容易让人理解的例子来阐释怎样去理解并哲学性的思考。

但如果本书只要表达这些,我想作者也没有必要安排如此曲折的情节。作者采用的手法与其说是想引人入胜,让哲学史的介绍不显得枯燥,更不如说是为了激发我们对哲学的兴趣,让我们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因为本书小说的情节不就正是一个最好的哲学基本问题吗?一个关于是否存在的问题。

或许,某种程度上,苏菲的世界就是我们的世界,或者更确切的说,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也许就是我们的世界。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读后感9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5:11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

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迹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200字

更新时间:2023-03-13 07:51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

——题记

当我们打开一本书,意味着,这世间暂时死亡,另一世间复活。无数个中午,我总或悠然或急不可耐地走进《平凡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作为旁观者又却似主人公般认识了孙少平、田晓霞、孙少安、田润叶、郝红梅、曹书记、王班长这样一号人物,他们的世界,也正如我们现实社会,是酸甜咸苦、悲欢交织的。生命是什么呢?生命是时时刻刻对下一秒的未知。

虽说它叫《平凡的世界》,也许他的生活貌似真的平凡,但他,孙少平,在我脑海中却形成了一抹独有的印象,他不似我所知道的任何一个人。孙家一家人,都有一“通病”——勤劳又肯干。如他哥哥孙少安,孙少平在干起农事上,丝毫不马虎、丝毫不逊色,甩开一双拖鞋在旁边,撸起裤腿就是一顿猛干,(他在他所面对的所有事情都是如此认真,揣着一起敬畏心,优秀的人优秀的不是哪一方面,而源于某一品格),按他这架势,在农村糊口谋生,应该无需任何担忧。但,他走了,去了一个叫原城,——一个从小到大与他仅有过一次邂逅的地方。

读《不抱怨的世界》有感_高三年级读后感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5:11

《不抱怨的世界》是我读完之后感触最深的一本书。我们都喜欢抱怨,但是又不喜欢听别人抱怨,我想这是人的共性。

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许多时候,我们并非意识不到这一点,但就是不愿意直面,并且积极做出改变,有时候,随着心理的惯性,也不知道如何改变。不过,改变不如意的现状,也是人类的本性,抱怨带来的消极作用,人们意识到了之后,还是会有改变的欲望自然升起。当改变随着情绪上的抵触被带进了生活,就由“有意识的无能”踏入了“有意识的有能”。

我们开始留意自己的言语措辞,以沉默代替抱怨。这实在不是一个能轻易胜任的挑战,尽管抱怨和评断如口臭般污染着自己的生活环境,但习惯性的东西总是会带来安全感,即使是替代式的。我们常常在努力维持不抱怨与落回现状之间挣扎,改变自我的勇气、不懈地自我觉察,共同打造了一把神奇的钥匙--这把钥匙,让我们长久以来封闭着的意识缓缓敞开。

对旧有习性的挑战必然带来生活层面上的某些变更,鲍温温和而又坚定地指出:在这场把生命导向光明、积极的内在改变中,如果其他东西的确是阻碍,工作,或者朋友都应该考虑放弃。

平凡的世界有感15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9 12:56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读完这本书后人的灵魂也许得以净化,也许还会改变你现在的很多想法

据说这部小说在正统文学史上没什么地位。部分原因可能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一向在文艺界居于主流地位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开始受到严峻挑战。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就是一方苦难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路遥生于此,长于此。是这块贫瘠的土地造就了路遥的求索奋斗、不畏艰辛的性格,也正是那些挥不去的生活经历使得路遥那么地热爱生命,使得他立志要在40岁之前要完成一部巨著:为了纪念那片贫瘠的土地,为了纪念那个辉煌的年代,更为了纪念那里朴实无华生生奋斗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