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俗世的作文,描写俗世的作文

成人要有本事 -读《俗世奇人》有感65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2:18

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近百余年来生出了各种怪异奇特之人,如苏七块、刷子李、泥人张……无不令人啧啧称奇。文中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活灵活现。

其实,读完整本书,最让我挥之不去的不是某篇奇人异事,而是一段话:“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须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

这段话里我仿佛看到了如今的社会,你有高学历就有好工作,你没有高学历只能干脏活累活,拿着少的可怜的工资。《俗世奇人》中的奇人异事也说明了“人要有本事”这个道理。例如《苏七块》这篇文章,苏七块是个医生,本名苏金散,外号的来由是因为他的规矩,不管是谁,只要来看病,就必须先付七块银元,不然不给治。别人都不敢对他有异议,毕竟他确实有本事。再比如刷子李他有个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但这个规矩是建立在他高超的刷墙技艺上的。

书香致远 墨卷至恒-读《俗世奇人》有感650字

更新时间:2024-05-15 16:35

暑假期间我看了一本书——《俗世奇人》,它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光看书名,我们就可以知道书中人物个个身怀绝技,所谓的“高手在民间”吧。

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医术高明每回给人看病前必收七块大洋,否则就不给看病的“苏七块”;粉刷技术高超,每当刷墙时必穿一身黑衣黑裤,刷完身上绝不会有一个白点,不然白刷不要钱的“刷子李”;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敢的“好嘴杨巴”;力大无穷却为人善良,充满正义的“张大力”,手艺巧夺天工却心胸宽广的“泥人张”......

看完这本书,我还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金鳌是一个混混头儿,但他的重情重义却让我啧啧称赞。他的一番话,让我回味无穷,他在月楼上对小杨说:“杨老板,我这人,向例只交朋友,不交钱。想想看,您我这段交情,有来有往,打谁手里过过钱?谁又曾看见过钱?折腾来折腾去,不都是那些情义吗?钱再多也经不住花,可咱们的交情使不完!”是啊,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能维持长久的关系不应该靠金钱,所依靠的更应该是情义。

此外书中的华大夫,也让我刮目相看。别人夸他治牙技术好,他却谦虚地回复:“治牙治久了自然就和我一样。”世上高人很多,一定要学会谦虚。我们在取得某些成绩后可不能骄傲自大,正所谓“谦受益,满招损。”虚心向别人学习,最后成就的一定是自己。

《俗世奇人》-读后感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2:18

五年级语文下册有篇文章叫《刷子李》,故事新奇,是冯骥才《俗世奇人》的其中一篇。

终于放暑假了,我去图书馆借书,幸运地发现了《俗世奇人》,借回家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这本书主要写了清朝末年至民国初期天津卫市井里的奇人异事。书中,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苏七块”、“泥人张”等人。

我先说说第一篇的奇人“苏七块”。他是医生,专治骨头病,原名苏金散,因为看病时,无论病人穷富,诊金一律收七块银元。你会觉得白晃晃的银子七大块,看病比现代还贵吧,可是苏大夫的技术真是高,只要他手微微转动,病人还没察觉到痛时,断掉的胳膊就接上了。他可以让病人少受痛苦折磨就能一把将骨头接好,七块还是值得的。因此盛名远扬,人人称他苏七块,他也不辞辛苦地长期为病患治疗骨头病。

除了苏七块外,泥人张也是这本书里令人难忘的手艺人。泥人张原名叫张明山,他捏泥人的技术能将第二名甩到十万八千里。为了能捏出更鲜活的泥人,他经常去戏院听戏,去天庆馆吃饭,只为观察各种各样的人的神情、动作。有天下雨,他在天庆馆饮酒,一边留意四下里吃客的模样。忽然进来一个大官家的少爷,人称张五爷,他见到泥人张,张口就取笑,泥人张也不反驳,而是从上到下快速打量了一眼少爷,便从自己的鞋底扒下一点泥巴,和着酒水,闭着眼睛捏出一个泥人,放在桌上,离去。食客们凑近一瞧,一个活生生的泥巴张五爷,哄笑起来。

《俗世奇人》-读后感6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2:18

在这个普通的世界里,总有些不普通的人。在冯骥才笔下这些技艺高超的“奇人”,也都是平平无奇的老百姓。各行各业,总会有几个巧夺天工的活神仙。刷子李、泥人张、快手刘、风筝魏……,在天津人们习惯将这类人的姓与拿手擅长的技术连在一起。叫久了,也没人记得名字,只剩下这称号在码头上名扬四海。

在《俗世奇人》里,我敬仰的要数“刷子李”,一听这名就知道他是刷墙的能手。他还给自己定了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但他收了个徒弟叫曹小三,听说“刷子李”本事这么大,半信半疑,非要亲眼瞧瞧。于是,师傅每刷完一面墙,他都要跟去端茶、点烟,可都未发现身上有白点。直到师傅刷完最后一面墙,曹小三意外发现师傅裤子上有了一个黄豆大小的白点,师傅高大的形象瞬间倒塌。刷子李也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用手掐着白点,白点就消失了,手一放又出现了。原来就是师傅吸烟时不小心烧了个洞,露出了里面的白衬裤,可真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俗世奇人》-记叙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2:18

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默默无闻工作一辈子,有的人在社会上远近闻名,《俗世奇人》就是一本关于民间的平凡人物的书,今天就让我来带你看看这本书。

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泥人张》这一篇,‘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是靠捏泥人养活自己的手艺人,在捏泥人的道上他排第一,没第二,第三更是差着十万八千里。

我觉得泥人张之所以手艺这么高超跟他的认真、努力脱不了关系,只见他每天只去两个去处,一是东北城的戏院大观楼,一是北关口的饭馆天庆馆,你以为他是去吃吃喝喝玩的嘛?错了,他是为了去观察这人世间的各种角色。

这天,泥人张还和往常一样去天庆馆里喝酒,观察着吃客们的模样。这时进来三个人,横冲直撞往里走,只见小二连忙喊道:“贵客,张五爷,里面请,”这个张五爷背地人家都喊他海张五。他嘲笑泥人张在裤裆里捏泥人。泥人张也不生气,只见他从鞋底扣下一块泥巴,左手喝酒,右手捏泥人,那个手指飞快的捏弄,不一会一个海张五的脑袋变露了出来。吃饭的人伸脖子一瞧,这泥人绝了,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海张五坐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继续嘲笑泥人张:“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俗世奇人-散文作文5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07:27

在天津卫的码头上,人来人往的都是手艺人。有手艺的能吃上饭,没手艺的人只能盯着人家看。而在这码头上也出现了几个手艺高超的人,他们都是俗世里的奇人,各有各的看家本领,让人刮目相看。

在这混乱的天津卫里,有真正的酒鬼酒婆;有卖家产卖出能耐来的蔡家二少爷;也有当人家爸爸的偷人家东西的绝盗;也有刷浆技术高超的刷子李;有接骨技术高超的苏七块和不认人只认牙的华大夫……

在这座码头上,人心混乱而险恶。平时自己亲到穿一条裤头的兄弟,也许会在你死后夺走你的东西。而在《俗世奇人》最后一章《刘道元活出殡》中,刘道元平生的好兄弟竟然在他的灵车队伍前,要他的徒弟拿出他的宝贝交给他。话说刘道元想要看看阴间人死后是什么样子的,于是他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的徒弟金三和马四。于是金三和马四便放出刘道元死了的消息,结果来的都是些没名没姓他平日帮助的人,而他平日帮助的那些大户人家和好兄弟却一个没来。中途还有一个大汉来讹钱,旁边的邻居也趁着刘道元死了,来后院里偷东西,这些全被刘道元机智的化解了。刘道元打开棺材偷偷的往外看时,突然发现灵车停了,前面有一群武混混,中间站着自己的好兄弟。那好兄弟冲着灵车喊:“那刘道元算什么东西!那只神笔原本就该归我,要想不被打就赶紧把神笔交出来!”刘道元脸都气红了站了起来,那群武混混还以为是诈尸,都跑了。刘道元笑了起来。

俗世奇才-人物作文5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07:12

在五年级五班的江湖上要称霸王,那必须要有武夫之勇,我们这三十七个人,各个都是俗世奇人,但唯有一人在我心中是俗世奇才,他有房谋“杜”断的善于计谋、善于决断,他有孙悟空一般的敢于“承”当,他有对朋友们的恩“泽”也让大家感激不尽,他不是别人,而是杜承泽。

杜承泽的外貌比较低调,没有孙宇源头发的炫酷,没有外国人鼻梁的高度,没有张骞的扇风耳,没有红红的嘴唇,但有白白的皮肤,身体直,胳膊壮,大腿粗,双腿长,这就是他的外貌,平凡中带有着自己独具的特色,他还具有自己的杜氏语言特色,幽默中带有风趣,风趣中带有巧妙,巧妙中带有诗情画意,他的陕西话也说得十分地道,一身陕西味道,他经常会用原汁原味的陕西话,让同学们忍俊不止,这就是他语言的风格。

杜承泽是我们班的劳模,爱帮助同学,但有时经常好心帮倒忙,做事热情饱满,但有时比较的急躁,情绪不稳定,而且性格也比较倔强,做人有时也爱耍小聪明,但平常还是像一个江湖上的人,比较讲义气,十分仗义,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如果他生气的话,那作风就绝对十分强硬,态度十分的恶劣,他还曾和数学老师吵过架。

而且,他也是一个生意精,但也比较奸诈圆滑,在班里卖东西,质量不行叫价高,可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将顾客说的没有不心动的,这就是他的口才,而且他见到别人十分的和气,怪不得人家说和气生财,他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俗世奇人-人物作文550字

更新时间:2024-05-15 14:10

我们走在这条热闹的大街上,看见一个戴着眼镜、年龄很大的老人坐在一块陈旧却干净的白布上,布上摆放着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小动物们,老人正用几根彩色的钢丝,在那儿编着什么。

我们走近一看,发现还有直升机、机器人、大钢琴、洋娃娃等等,各种各样的编织品呈现在我眼前,多么逼真的作品,真让我大吃一惊!

我们问那位老爷爷:“老爷爷,这些都是您亲手编的吗?”老爷爷用嘶哑的声音回答我们:“是呀,小的只需要一两分钟,大的至少需要半天。”“那您不吃饭吗?”我好奇地问,老爷爷望着我们,慈祥地答道:“是啊!”我们非常同情老爷爷的辛苦,但是我们又想让老爷爷表演给我们看一次。老爷爷好像看懂了我的心思,老爷爷就拿出了几根彩色的钢丝。

老爷爷准备动手编一个直升飞机,用了三种颜色,有红、有黄、还有蓝。蓝的拿了很多根,红的也拿了不少,黄的只拿了几根。拿完之后,就开始编织了。老爷爷先拿出两根蓝色,左一根、右一根,就开始编织主机。老爷爷编得很仔细,手法也十分熟练,就像把钢丝,左边扭向右边,右边扭向左扭那么简单!可是在我们看来,就是比登天还难。主机编织完毕,接下来,就是机头、机尾、机翼。这些全都用红色的钢丝来编,看着简单,其实十分难。最后,只有底下和上面了,这些东西,全都用黄色来编,剩下的就很简单了,只不用3分钟,这剩下的东西就全部做完了。

《俗世奇人》-推荐一本书作文45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07:04

书是智慧的海洋,力量的源泉,智慧的翅膀。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有的人喜欢看《西游记》,有的人喜欢看《水浒传》,还有的人喜欢看《三国演义》。我喜欢看有趣的《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的作者是冯骥才,他是地地道道的天津人,《俗世奇人》中就有许多充满天津趣味的方言,例如“赛”啊,“格色”啊,读起来可真新奇。

《俗世奇人》中有许多栩栩如生,形象生动的人物。比如总会在路口醒来的酒婆,刷漆总穿一身黑的刷子李等。我最喜欢的是医术高明的苏七块。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来找他,他就动动手,三下五除二把骨头接上了。等病人好了后,定是登门拜谢的。

苏七块不仅医术高明,还很善良。苏七块有个格色的规矩,给人治病必须有七块银元。

有一次一位车夫的胳膊摔断了,没有七元钱,说欠着之后,哎呦,哎呦,直叫个不停。苏七块赛没听,继续打牌。牙医华大夫实在看不下去,就帮忙把钱付了。苏七块数了数有七元钱,就听“咔嚓咔嚓”的声音,骨头接好了。等车夫走后,苏七块就把钱还给了华大夫。

《俗世奇人》语言有浓郁的津味,而且人物个性鲜明,精彩至极,值得阅读。

天津卫有奇人,身怀绝技本领高-《俗世奇人》读后感550字

更新时间:2024-05-03 00:12

吾近阅《俗世奇人》,尤所爱,废寝忘食,爱不释手,今与诸位分享。

本书主要讲述了清末民初,天津卫有许多身份普通但身怀绝技的人,如泥人张、刷子李、张大力、王十二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神医王十二。一次他走在街上,忽然有个铁匠眼睛里崩进了铁渣子,疼的大喊大叫,眼睛都要瞎了,他急中生智用吸铁石把铁渣子吸了出来。还有一次,马车的马惊了,撞到一位烂醉如泥的大汉,大汉的肋骨穿皮而出插进了墙缝里。他用热毛巾捂住大汉口鼻,当身子里的气没处出,胸膛就鼓起来,用大汉身上的劲把肋骨逼退了出来。

他不但医术高明,还总能在千钧一发之际妙手回春,救死扶伤。由此我想到了一位八旬老者——钟南山爷爷。19年前,中国爆发了“非典”疫情,全国都陷入了恐慌之中,当时这位老人站了出来,奔赴前线,不分昼夜地一次次实验,一次次地研究。最终他带领着队伍用医学征服了“非典”,仅仅三个月,拯救了无数的生灵。如今“新冠”突然袭击全国,各地人心惶惶,就在此时,钟南山爷爷一如既往地奔赴去了最危险的前线,他恳切地告诫全国人民:“没什么事,别去武汉。”他日夜不停地工作,投入到这场没有炮火的战争中。可疫情局势依旧不容乐观,但他并没有退缩,使出自己所有能量保卫国家,硬是逼得“新冠大军”连连后退。我相信总有一天钟南山爷爷会将疫情彻底平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