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他人之悲-议论文900字
对悲伤的同情是生活中一种普遍而强烈的感情,然而旁观者眼里的悲伤未必是被同情者心中的悲伤。正如朱光潜所说,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一样。会同情的心才同他人之悲。
聚焦于个体,对他人悲伤情绪的接收强烈而易存在偏差。人有不忍人之心,所以同情普遍存在,然而人的同情能力天生有高低之分,同情能力较弱的人就容易带有他人悲伤,而我幸免于难的庆幸。另外,同情蕴涵着两种力量,时而似火焰温暖遭逢困厄的躯体,时而像一柄利剑刺痛敏感脆弱的心灵。人们惯于发出居高临下的同情,循规蹈矩,礼貌而得体,有时又会在跛足者面前跛行,却把那视为善行而自我沉醉,忘记了同情是让一颗心摇曳另一颗,身心得到慰藉。(why同情变质1)
而从群体出发,旁观他人悲伤的角度不同,所见所感注定与悲伤者相异。面对公平的限制和约束,生命的磨砺和苦难形成人与人的间隔。文字应如冰斧,劈开人心,却感受不到卡夫卡在黑暗的时代中浮动一生的孤僻。伍尔夫携带属于自己的房间行走于世,与俗世相悖的天才依旧孤立。另外,将个人的悲伤放于群体间,可能会被有意削弱或是放大。众人匆匆一瞥而过却未能为悲伤添砖加瓦,(why同情变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