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必的作文,描写未必的作文

眼见未必为实-议论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4 02:58

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眼见为实固然无错,可大多数人的眼见为实都以第一次看见的当做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一般沉在心底,不会动摇。事实上,许多事情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眼见未必为实。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认识往往是建立在你视觉为主的感觉基础上的。魔术师们运用各种巧妙的花招和精巧的道具,一次次骗了人们的眼睛,虽然多数时候我们能看到比较属实的状况。

但偶尔会出现偏差,这就是错觉。很多错觉,若不用理智来精细推测往往会被表象所迷惑。哲学家也不例外。亚里士多德曾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落地快,后来,伽利略的斜塔实验证明是错的。

此外,每个人看待事物,难免带有主观性,我们看到的事物或多或少会受到主观思维的局限。

换句话说,是心理认知上的偏见。路边的一只空饮料瓶被环卫工人看到是垃圾。被环保人士看到是污染。被拾荒者看到是财富被社会学家看到是道德……

开卷未必有益?

更新时间:2023-02-05 14:44

开卷未必有益?

英国作家菲尔丁曾说过;“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可能会把你戕害。”读书固然有好处,可是如果一切书皆读,认为书读得越多越好,不顾内容,不理解书中讲得道理,只认为读了就有益,不对!我们必须挑选对自己有益的,且看过有所感悟,适合自己阅读的书阅读才是有益的。

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历史上有许多血淋淋的例子,比如;战国时期的赵括熟读兵书,却不懂得变通,纸上谈兵,最终兵败被杀。还有三国时期的的马谡也是饱读兵法,可结果如何?言过其实,导致失街亭,失去性命!尽管开卷有益是一个成语,而且还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诗句。可是,我认为,如果盲目开卷,未必有益。

开卷不一定有益,有时(如读了坏书)还会造成损害。当今社会上的一些少年的犯罪事实就是被那些不良书刊污染了心灵,染上了不良恶习,导致最后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现在有些同学可能喜欢看武侠之类的小说。甚至痴迷到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阶段,上课时想着小说中的内容,没心思学习。最终荒废了学业。更有甚者,模仿小说中的人物,可能还会走向犯罪的道路。这难道不是看无益之书害了自己吗?

诚然,读书可以使人增长知识,陶冶性情,修养身心,但“开卷”只是“有益”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多多”未必益善_初中说明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1 11:15

古人语:“多多益善”。在我看来,“多多”未必“益善”。

做事,“多多”未必“益善”。在我们的词典里有个词语叫“适而可止”。也就是说,做什么事情到了一定程度就该停止,并非越多越好。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界限,如果超过了这个界限只能适得其反。

说话,“多多”也未必“益善”。一个喋喋不休者,像一只漏水的船,每一个乘客都希望赶快逃离它。多言是虚浮的象征,因为口头慷慨的人,行动很可能是吝啬的。多说招惹,多言必失,多言多败。1825年,沙皇尼古拉一世平定了一场叛乱,将其中一名判乱领袖李列耶夫判处死刑。行刑的那一天,李列耶夫绞架的绳莫名其妙地断了。在那个时候,这样的情况按惯例被认为是天意赦免。李列耶夫站起身来,确信自己安全了,就喊道:“俄国连制造绳索都不会,还能做什么大事呢?”尼古拉一世本来已经签署了赦免令,但听到他说的这些话就改变了决定。沙皇说:“让我们用事实来证明一切吧。”于是他收回了赦免令。第二天,李列耶夫再次被推上绞架。这一次绳索没有断。

先选的未必是好的!_议论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6 04:14

如果当一样东西非常紧缺或少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去抢,因为如果迟了的话,恐怕就什么都没有了。那么,其实这么做的结果真的好吗?可有时候,事实可并非是这样的。因为凡事总是有意外发生的,你先拿的未必一定是最好的,有时候承让也许结局就会完全不一样呢!

就像有一位网友家里一共养了三只金毛。每天主人待它们也是不薄,总会给它们吃最好的,因为大家反正都有的吃,彼此之间也没有什么。可是,有一天,主人想要测试一下。于是,主人拿着两个窝窝头放在了茶几上,然后,叫三只金毛过来,对它们说:“孩子们,最近爸爸手头比较紧,断粮了,现在只剩下这两个窝窝头了,你们看着办吧,这两窝窝头给谁吃呢?”谁知道主人话音刚落,其中有两只金毛立马叼着窝窝头就逃开了,它们生怕还有一只金毛和主人要来抢它们的窝窝头。于是,它们就找了一个相对来说安全的地方吃了起来。而就在这个时候,主人就从抽屉拿出了两只鸡腿,对那只什么也没有抢的金毛轻声地说:“好了,它们走开了,爸爸奖励一个鸡腿给你吃。”说着,就拿出一只鸡腿给金毛了。这只金毛倒也是聪明,用嘴叼着鸡腿也找了一个地方躲起来悄悄地吃起鸡腿来了。而那两只金毛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还有一只金毛吃鸡腿,而自己呢?只能啃这干巴巴的窝窝头,那真是后悔呀!原来,两只金毛觉得自己聪明,竟然还是被主人给忽悠了,自己却是这样一副悲惨的局面,真是悔恨当初呀!都怪自己是不是太贪心了呢!

不是幼稚,未必成熟_初二散文5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2:32

最好的时光和最好的我们之间隔了一整个青春,是怎么奔跑怎么跳跃都跨不过的隔膜。这条漫漫青春路上,荆棘丛生,我们不曾忘记一个人的艰难跋涉,从天明到日落,一路而来,汗珠滴下,终浇灌鲜花朵朵……“回忆过往,点评现在,展望未来”这句经典台词出自赵本山和宋丹丹主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懂了很多,这终是不眠之夜。

清风在耳畔呢喃,听见清风拂过树梢的“沙沙声响”闭上眼……妈妈手里拿着锅勺,系着红色围裙,闯进房门:“上学了!”胸前飘扬着鲜艳的红领巾,背上背着装满问号的书包,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入学校。那时只有六岁的我们懵懂稚嫩,以为远方是理想的王国。六岁不是幼稚,十六岁也未必成熟。匆匆,流星划过夜空,转瞬即逝,十六岁踏雪而来。

我站在十六岁的路口,回望那条被汗水和泪水洗涤的褪了色道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双眸充满了渴求。如果把人生分为三个时段,那必然就是“昨天”“今天”“明天”。昨天,我以新奇的眼光看待世界以为远方有梦有追求,可那是六岁;今天十六岁的我,审视着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过的旅途,飘洒希望,可,这仅是十六岁;明天,我要迎接新的挑战,愈合自己的伤口,哪怕忍受剧痛。我相信,历经了风雨的彩虹才更加绚烂。

善因未必善果_善因与善果作文7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8:57

世间万物轮回辗转,因果循环,好因必得好果似乎成了扎根人们心底的概念,事实却不然,很多时候善因未必善果。

一束鲜花,你怜爱它的芬芳,把它移入温室潜心呵护,却不知重回故土后它已经不起风吹雨打,身为父母,你心疼儿女学海无涯苦做舟的劳累,为他们完成学习之外的大小事务,却不知他们的错误情报让整个家族陷入阴霾。诸多时候,我们的好心并没有得到好的结果,有时甚至事情更糟,这是我们变的迷茫,手足无措,问题出现在哪里?我们的行为都出自好心,这有错吗?为什么想让事情更加圆满,结果却恰恰相反呢?

我想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这没有错,但宇宙万物都是客观的,单纯的主观以认为的好,也许并非是真正的好,我们应该考虑到我们的行为举措是否对对方有利,顾此方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继而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忍胯下之辱未必值得称道-记叙文7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1 07:56

我实在不明白韩信忍胯下之辱竟如此为人称道。

如若韩信忍受胯下之辱后,终老不曾声名四海,以寄食为生,并对给予饭食之人许诺:必有重于报矣,那么我们还会赞许他的隐忍、克制,理性的选择以及远大的抱负吗?不会。

直到韩信功成名就之时,曾经的胯下之辱倒为他的奋斗史增添了一抹亮色——能屈能伸。

那么值得称道的是忍胯下之辱本身吗?忍辱,失去尊严,在尊严重于生命的世俗观念下,当众从人胯下钻过,极其难堪,无异于猪狗。

那是荣辱观极强的时代,但如果韩信真的一刀刺下去,秦朝律法苛严,势必两败俱伤,韩信之举不过徒增笑料罢了。没有人会记得一个草芥之人的傲骨和尊严。

但是,韩信如果受了胯下之辱,最终没有建立功勋,那么这个插曲也只会湮没于历史的风尘之中荡然无存,韩信也将被人们嘲笑为胆怯的懦夫。

别总想着你的尊严不可侵犯,在你没有成功之前,没有人会在意你的尊严,虽然这很残忍,但韩信深谙这个事实。也就是说,值得称道的并非忍辱本身,而是韩信日后获得的成功。

近墨者未必黑的-记叙文7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7:47

新学期,我们经过了一次大“洗牌”-----换同桌。我和吕同学成为了同桌。他可是有名的“捣乱专家”,谁都不愿与他同桌。

老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地讲着,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白板,认真在书上做笔记,突然感到有人碰了碰我 ,我认为是错觉,便把手臂往回收了收。这时,我听到旁边有很大的动静,闻声望去,看到同桌正对我挤眉弄眼,他看着我疑惑的神情,像做贼似的,先小心翼翼扫了一眼老师,快速收回视线,然后凑到我耳边,悄悄说:“我和你讲啊.......”原来他想找我讲话,我不理他,把椅子往边上挪了挪,接着做笔记。他倒是锲而不舍,还往我这里移了移,我没计较,继续听课,不出三分钟,我感到胳膊肘一阵阵刺痛,扭头一看,发现他拿着圆规朝我比划了一下,对着我还狡黠地笑着。

“老师,吕同学找我讲话。”我真是受够了。“站起来”!老师瞪了他一眼,“站起来听课”。他撇了撇嘴,不情不愿地站了起来。总算能安静听课了。我专注地看着黑板,突然,一个东西砸在我头上,又掉在了桌上,我捏起一看,是一小块碎橡皮,我望过去,看见同桌手上正捏着一块缺失了一小部分的橡皮,朝我咬了咬牙,我也还了他一个白眼。就这样,我在他的折磨下熬过了第一堂课。

之后,他倒是聪明了不了,学会自己的乐子了。

一场激烈的辩论会——主题是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作文

更新时间:2023-02-04 12:35

回忆起前天的辩论赛,我又激动又觉得有点可惜。激动是因为回想着辩论时的紧张与开心,可惜是因为我队并未把握住辩论主题。

“ 叮叮——”对这节课是我期盼好久了,前几天我就准备好了辩论稿,终于开始上课了!这场辩论会的主题是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正文支持开卷有益,而反方认为开卷未必有益。

我支持正文。 我方先由第一辩手刘蕴颖上场,她铿锵有力地说:“沙士比亚说书是知识的源泉,看科谱类的书能够增长知识,看故事书能够丰富你的想象力,所以我方认为开卷有益。”没想到反方“大将”郭栩然听到发问:“要是一些年纪小的同学看漫画,能增长知识吗?”糟了,我一早准备好的答案已经用不上派场了。接下来我的思想一下子变得迟钝了,一紧张又不敢站起来辩论了,我只能紧张而又矛盾地看着对方占了上风。可是如果我方不回答对方提问将会让对方领先一分,想到这,我马上举手说:“漫画书只量用来调节心情的,低年级的小同学都是由家长带领着买书的,而高年级的同学有自制能力,就不会买这些书。”倒霉的是我的回答一下子就被反驳了回来,反方认为家长太忙,很多时候是让孩子自己去买书,所以还是不看书的好……

这下完了,我似乎呆住了,好不容易等到了下课。课后老师对正方同学说:“语文书里全是对我们有利的证据啊!”经过老师这么一点,我终于明白:读书,是好事,但是要会选择好书,还要学会运用学到的知识呀!

眼见未必为实-写事作文7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5 01:33

走在路上,我看到了一个宣传员正在发宣传单,我接过宣传单一看,发现又是那家小超市的宣传单,我气不打一处来,双手将这张宣传单揉成一个纸团,狠狠地扔进了垃圾桶里。

这是一家小超市发的宣传单,上面印着鲜美的苹果,有水灵灵的葡萄,黄澄澄的柚子,如红宝石般的石榴籽……让人一看就垂涎三尺,可自从有了上次的经历后,我便再也不去那家超市了。

记得那是一个周末,那时,我正在外面和小伙伴们玩游戏,突然,我看到地上有一张比A4纸小一些的纸,花花绿绿的,我好奇心起来了,捡来一看,发现那是一张小超市的宣传单,上面印着许多精美的水果,看上去又新鲜又便宜。这么好的水果,我可得买一些尝尝啊!机不可失!这家小超市就在我们小区门口,于是,我决定去看看。

走进这家小超市,我立刻向果蔬区走去,一眼就看见了几盒石榴籽。我凑近一看,里面的石榴籽已经有些发白,并且有些干瘪,显然已经放置了很久,失去了水分,和宣传单上那些丰润饱满、如瑰丽的红宝石般的鲜美石榴籽大不相同,超市里的石榴籽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一个个有气无力地躺在盒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