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新闻报道说,湖南有一个法官,工作十余载,突然提出辞职,辞职信写非常文采斐然:“初则喜正义之伸张,乐法律得施行,不屑媚俗,安于清贫。久矣疲命于杂务,掣肘各情形,荒于教子,未尽孝心……”这位法官在熟悉的轨道奋斗了多年后,突然做出了180度的人生改变,确实让很多人无法理解。
我拿起我手中的这本书,突然有点体会到它的意义,我辗转难眠,因为我思考着我心中的蓝莲花又到何处去了呢?
对于我而言,他们都是因为对长年累月的,那种看似幸福的生活产生了无可救药的厌倦和迷失,怀疑所做的一切违背了初心,于是毅然决然地采取了行动,只为了找寻内心的宁静,正如我们在书里所读到的一样:“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欢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毛姆认为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好不排斥的共存与一颗心的。每个人都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在大多数人眼里,查尔斯就是个渣男,或者说是伪君子,自私自利,非常的卑鄙,但人们都错误的从爱情的角度来看待查尔斯,人们大多为了自己年少时的冲动,以弥补的方式把查尔斯放在了错误的站位上。人们看他为了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就离家出走,对妻子孩子不管不顾,对于雪中送炭的朋友,他不懂得知恩图报,反而对他恶语相向,出于情欲,它可以勾引朋友的妻子,然后又把这个女人无情的抛弃,所以,毋庸置疑,他是个冷酷的混蛋。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同时是一个伟大的天才,为了画画,它可以放下一切,为了艺术,他对金钱视若无睹,他超然物外,完全沉浸在精神世界中,他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和绝对的真诚,从不气馁,也不绝望,作为一个个性复杂的人,人们一边唾骂他,一边又赞叹他无所畏惧,这才是毛姆书中的核心:
月亮照耀着满地的六便士,我只低头躬身前行,以为闪烁着光芒的,就是我的路,却忘了我也曾是个久久怅望月亮的人,“遍地都是六便士,有人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当我完成这本书的阅读时,我深刻的反问自己,是否也大胆的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了,我知道那是我自己的路。因为我不可能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毅然决然的放弃自己原有的生活,我觉得那样很不现实,但是我很憧憬我可以有那样大胆的未来。中国人其实很难变成“查尔斯”,因为从小受的教育就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如果说的再大一点,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步一个责任,胸怀天下却很难有自我!倘若不能了却生前身后事,他不可能做自己。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即不了解别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对我来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是什么?严肃地说,最难的事情是,怎么才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生活。初看时,觉得查尔斯自私,抛妻弃子,只是为了自己想要的那份宁静。后来再看《月亮与六便士》,看到船长讲查尔斯在岛上的日子,和他在岛上的那个听得见风声,看得到星星,闻得到花香的夜晚,突然泪如泉涌。他值得!
去年,央视推出了名为《你幸福吗》的一系列采访,在路上随便逮个人就问“你幸福吗”。在我看来,这采访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提问方式的突兀和问题的简单粗暴,而是它预先把“幸福”设定为一个值得追求与向往的目标,甚至是人生唯一目标。崔健也这么说过:“若是为了爱情,歌曲算个屁;若是为了生命,爱情算个屁。我就要走,我就要走,要走。 ”这儿的“生命”和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里不一样,是纯粹的生命力,所以斯特里克兰德也说:“爱情只会干扰我画画。”这种生命力不是幸福,不是灵魂的安谧,反倒是痛苦和折磨;这种生命力也不求得到满足,功名和利禄不是它的欲望对象,生命力的欲望对象就是它本身,它想要自己不断扩张和生长,因而它也永远无法满足。这样的生命力里才有着所有的创造力。
所幸的是,我们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这个时代更加包容,包容每个人的梦,哪怕它偶尔不公平不正义还有些反感,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全力以赴,然后耐心地等风来。
作家王小波曾经说过,年轻的时候最痛苦的是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其实,就算是年轻时候没有想明白也没有关系,这种事情永远不会太晚,只在于有没有这勇气去改变。
人到老年的陆游也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晚,犹不能止。”
由此可见,倘若没有勇气去改变,即便是成功地混到了老,也无法跟自己妥协。既然这样,既然我们早晚要追寻心中的那朵蓝莲花,那为何不早点出发呢?一般人都不会是我们真正想成为的那种人,一般人都会成为我们不得不做的那种人,但查尔斯真正做到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曾经我疑惑,为何人总是生不由己,为什么呢?人生来就是谁谁的孩子,人生来就是谁谁的丈夫,人生来就注定成功,人生来就注定失败,我疑惑不解,为什么我们都有固定的人生,我们最终都成为了自己不想成为的那种人。为了生存,我们可以抛弃自己的梦想,为了活着,人可以生来便不是自己。成长的代名词总是沉重,因为成长孤独的连偏旁也没有。答案是,我很怕注定如此的结局,我们生来才不是注定的,但我们注定都是身不由己的。
查尔斯的行为也许并不是我们所能理解的,天才的世界人们无法参与,那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痛。当我们认为他注定有错,也许只是因为我们比他还要懦弱!
“人生漫长却又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感悟2000字相关内容
我最爱看的书郑渊洁写的《皮皮鲁系列》的书,因为里面的故事都很有想象力,所以都非常的好看。并且《皮皮鲁系列》当中又有很多的系列,不像有些书看一下就看完了。有些系列我已经看完了,比如《舒克贝塔系列》,有些我还一本书也没看,比如《大灰狼罗克系列》…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逢读书时,我都会感到读书是我最大的快乐。我爱读书,因为书给予了我很多知识,也让我学会了做人的道理。我读课外书其实从三四岁就开始了。只不过那时,我看的都是彩图版的,只有几个字的那种“小人书”。当时,我就很痴…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古自今,人们都将书本视为精神粮食,古时拥有才能的人都用一两句话,分享了他对书的看法。而我,也从书中收获了不少粮食,下面就跟我一起去看看吧......我从来不对书本挑食,除了被老师列入“黑名单”的书,我都会爱不释手,一节…
近期,我有幸从图书馆借阅了由移居美国的黄宗之、朱雪梅夫妇通过自己的科研事业和教育子女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并揉和了不少经验教训著成的《破茧》一书。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两对从中国大陆移居美国洛杉矶的中国父母教育儿女的故事。同样的心愿,同一个梦想,…
《我在为谁读书》是我暑假刚刚看完的书,让我非常的有感悟。《我在为谁读书》这本书是我妈妈送给我的,在封面的一行字就让我产生读欲:“我知道你不甘平庸,想要有所作为,但是你的舞台在哪里?”这行字虽然简短,但是包含许多意义。是啊,谁都不想平庸无趣地…
世界在这一瞬间失去色彩,世界在这一秒种淹没音符。当年华撒落了一地的花瓣,唯有你,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飞过了现实与梦想的差距。没有了国界,没有了季节,你,让世界插上羽翼!读书,在绚烂的春天。没有人会否认春天的温暖和浪漫。读你,就像读一个五…
我是一个渺小的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处于被遗忘的状态。为了不让自己都把自己忘了,我只有不断地写作。那是我的存在方式,我写,故我在。我写我的过去,我为自己编织出一个似乎存在过的世界。虽然提起笔时我常会觉得恍惚:我写那些伤心的事,往往会沉溺其中不…
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而读书——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轻轻合上《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我心里依旧在回荡着这铿锵有力的话语,内心既震撼又自豪。通过美国记者斯诺的文字记载,我们能真切的感受到红军长征途…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起初我并不以为然,可是后来随着我读的书越来越多,我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我是个小书迷,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书我就会拿过来看上两眼。到爷爷奶奶家我也总喜欢带上我喜欢看的书,在闲暇的时候看上几眼。迄今…
暑假,看着电视里我国的奥运健儿在东京奥运会上骄人的战绩,再回想我们的祖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旧事”,我突然感慨万千。同样是中国,那时的奥运会参加的是多么让人揪心。那是因为那时的中国还没有完全接受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引导啊。今年的7月1日是党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爱上了读书。记得莎士比亚说过:“生活中没有书,就像鸟儿没有翅膀。”而我就是在读书中渐渐成长起来的。在我的书架上,书的品种琳琅满目:文学作品、百科全书、工具书、作文书、手工书等……读书使我快乐,但也常常惧怕。用“废寝忘食…
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读书。握一卷诗书,添一杯香茗,盘膝而坐,让暗香盈袖。我爱读书,爱那一本本放在书架上可感可触墨香飘逸的书,爱那一张张似有余温留有残香的纸。当朋友们大谈各种体育运动后甘畅淋漓的快乐,我辩不过,也不愿辩,我只是单爱那静坐书屋的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