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米,怎么还放在这?”我下意识提出问题,回过神来暗道不好。果然,旁边传来一声轻轻的哀叹声。我本以为会像以前那样枯燥,心中退堂鼓震耳欲聋,却没想到这一次的讲述却让我记忆深刻。
寒假的时候,我带上了在校自己做的“年年有鱼”剪纸。带着它坐高铁,回到了家里。正当我思索这张鱼的归处时,我走近了它,比划了两下,发现,安逸的很。大红剪纸与小褐米缸,绝配。
想着想着小米缸上就大大咧咧地贴上来一张鱼。转头撞见奶奶拿着擀面杖,看着我手上的糨糊。我心下一惊,而奶奶只是拿着擀面杖,端着面团从我身侧走进厨房。呼出一小口气,我伸着懒腰站起身,薅了把头发,实在想不到我为什么要心虚。
“这纸鱼剪的,有点水平。”奶奶洗好了手,半蹲着,慈祥地抚摸着红鱼,问我是不是买的。
闻此言,我挺起了胸膛。指着自己,是这双灵巧的手。但是我没有说出口——还没有来得及。我就看见奶奶小心撕下那条纸鱼,露出了一张小小的倒字福。你看这福字写得怎么样。我奶奶这样问我。
我寻思今天“疑惑”是生活的基调吗,但我不敢说出口,我的心情就像米缸上面的福字,歪歪斜斜的,那浓墨重彩的一点,粘腻得不行。
“我看,这个福字,应该是小孩子写的吧。”像我这样的书法小白都能观摩出“笔力不行”这四个字。
我刚说完,我奶奶笑了出来,笑得很克制。“你忘了?这是你小时候,拉着你爷爷教你写的字。”
那也别把我的纸鱼撕下来吧。我暗自腹诽,但是也依稀记得小时候的零星记忆。我也跟着蹲下来,仔细瞅瞅这个年纪比我还大的小米缸。顺手扯下米缸上的布盖子,很明显,这个暗红褪色的样子,大抵是从小跟着小米缸的。我又往缸里面望。好家伙,跟套娃没俩样。
一个中等透明盒子放着一包包小玩意,我猜测是防腐剂。再内层又有一个透明盒子,里面放着不知道多少年的大米。对,不知道多少年,因为这个米缸虽然跟着我们家好久了,但是可能自打我出生以来就买了另外的大米缸来用着。所以,即使我想扒拉米粒看看里面还有没有小盒子,碍于这岁月的痕迹也只能作罢。
“这米,怎么还放在这?”我下意识提出问题,回过神来暗道不好。果然,旁边传来一声轻轻的哀叹声。我本以为会像以前那样枯燥,心中退堂鼓震耳欲聋,却没想到这一次的讲述却让我记忆深刻。
小米缸是爷爷奶奶结婚那一年,曾祖父递给爷爷的。在这个小城镇,七十年代夫家常赠的是四大件,送米缸还算别开生面,但那时候小户人家倒也不是很讲究。只是爷爷接过米缸,等曾祖父走后,对奶奶说,这米缸送到我们长家,可能要一直传下去了。
我精准简化而言之:传下去的小米缸,等于传家宝,小米缸等于宝!
我的眼睛大概是亮着的,遂精神抖擞地问奶奶:“这米缸以后是不是给我的?”在此刻,平日里躲藏在阴暗角落里的小米缸也变得神秘多彩起来,褐色不是褐色,而是一种岁月沉淀后留下的流彩。但奶奶只是瞅着我,笑眯眯地说道,“小小年纪就知道一个劲的钻钱眼。你呀!”
“崽啊,奶奶不是个读书人,说不出什么好听话。但这是你爷爷告诉我的:很多东西它本身并不是有多值钱,可是它被打上的价值是一辈子也遗失不了的。”
看到我瞬间黯淡无光的双眼,奶奶无奈地笑了,但还是接着讲述着一个陈旧的故事。
那是一九三几年,那时还处于苦难中。曾祖父还是小小的孩童,其实也不算小了,已经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了。
那个小地方很偏僻,尽管如此,日本兵还是找到了。少年听外面鸡鸣狗跳的吵闹声,心里发慌。听说日本兵要抢东西,还要杀人!少年环顾四周,决定把家里最重要的东西藏好——他把家里的米缸藏到床下。爸妈刚把他护起来,日本兵夺门而入,有的兵官枪口对准了这一家三口,其余日本兵搜寻片刻之后,用蹩脚的中文逼问装米的锅在哪里。少年不知道哪来的勇气,摇头说没有。可是日本兵搜到了床底下,拖出了那罐米。生气的日本兵拿枪柄砸了一下少年的头,砸得他发蒙。之后日本兵收到命令后撤退了,可算是劫后余生。但是这件事情曾祖父记了一辈子,甚至对屯粮这件事有了执念。
这段故事曾祖父常常讲述给他的几个孩子听,后来爷爷给奶奶讲了这个故事。“让家人吃饱饭”,可能是我爷爷听曾祖父讲了几十年的话。而当时曾祖父送米缸过来的时候,里面盛着半缸米。这是曾祖父过往的遗憾,是爷爷未来的期望。
只不过那个年代,家家户户的米缸其实是装不满的,当初曾祖父用生命去护一罐满满当当的米,爷爷小的时候却是吃不饱,有时候米缸甚至装不满一半,家里也时常为温饱忧愁。爷爷成年后,这种情况好了许多。
“你爷爷是个犟的,后面用功读了书,进了单位工作。”奶奶说到这里笑眯眯的,似乎是想起了开心的事情,说道,“当年他载我的自行车,是他用工作积蓄买的。”
不知不觉中,我也陷入了回忆。在我的印象中,我爷爷是一个比我父亲还要厉害的大人物。爷爷读过书,进了单位,写得一首漂亮的毛笔字,闲来无事还会给不识字的奶奶念电视剧的情节。
当然,爷爷也是有缺点的。后面因为爷爷经常在我身边念叨国家制度,繁荣昌盛之类的话,年纪小自然觉得厌烦。但过了几年,我才恍然发觉,像他这样信仰纯正的人,我已经好久没有遇到了。想到这里,混混沌沌过日子的我顿生惭愧。这是一次灵魂的振荡,这里有一个年轻人,信仰坚定了。
我很感谢国家的发展能契合我爷爷的期望。反过来说,这个时代的发展,也正是因为有数不尽的像我爷爷这样的人,存在于这片红色土地上 殷切而努力着。
新的米缸会因为放不下粮米,而在仓库里堆了几袋米。半缸米或许会好好存留下去。半缸米不是宝,却也是“宝”。
躯壳应犹在,陈米换新粮;爱国之心不可无,强国之志兼有得。曾经的年轻人已经完成了信仰托举下的强国志,新时代的年轻人将紧跟时代潮流,用崭新的活力注入发展动力。
这里有一个年轻人,信仰坚定。
“既然你这么想要,这米缸连带米都传给你吧。”在我诧异的眼光中,奶奶无奈说道,“你们这些小年轻,就是喜欢稀奇古怪的东西。比我一个老太太还能瞎捣鼓,真是没办法,嗐。”
总而言之,这半缸米贴着年年有余,预定在我的后半生里。
半缸米-记叙文2300字相关内容
在我们身边总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虽然他们平凡又朴实,但自身的些许作为却赢得了世人们的敬佩。童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刘伟,在他十岁时因为一场意外的电击事故,双臂截肢。在旁人看似残缺的躯壳下,却隐藏着刘伟对生活的热爱执着。他并没有因为幼时的灾难而…
当第一滴雨“滴答”滴向了大地,其它的雨闻声赶来,纷纷滴向大地母亲的怀抱。原本安静的大地变得热闹了。树枝被大雨压得直点头,鸟儿停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叫着,上体育课的同学叫着喊着往课室跑……我望着窗外,发起呆来。因为今天我没有带伞,而爸爸妈妈都去…
俗话说:“吃了桃树下的野火饭,夏天不生病。”今天是立夏。我一大早就来到外婆家,喊了一个同学和我一起去烧野火饭,顺便还带上了读中班的小弟弟。我们三个人来到了外婆家的小菜园。可是老天似乎不欢迎我们,竟然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唉!没办法,我们只得…
那年,我八岁,在家门口和爸爸妈妈种下了那棵桂花树。树是春天种下的,但它却奇迹般的在秋天开了花。我喜欢桂花的香,清雅,飘逸。我爱它的浓,它的淡,以及那随风散发出来的感觉——家的感觉。然而,花香随风而逝。第二年,妈妈就因胃癌离开了我们,留下了我…
那一天,阳光正好。望着他离去时的倩影,只觉久违的情感在此刻凝聚。脑海依旧倒映着刚才,如一束阳光泻入心湖,令我顿生温暖。那是一如既往的太阳,让人难以忍受,我浑浑噩噩的地度过辅导班,躲在公交站牌下,等待公交车。阳光太强烈了,空气中蒸腾着热气,植…
带着那只狗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药祠,走啊走,不知经过了多少风吹日晒,不知跨过了多少座山,不知涉过了多少条河,我们来到了一处盆地。几颗参天大树将整个盆地遮盖得不能泄漏下一丝阳光。盆地里小花欢快地怒放着,红的,白的,紫的,什么颜色的都有,将整个盆…
瑟瑟的秋风呼呼地打着卷儿,细密的雨丝斜斜地扑向孩子,站在窗台的孩子凝望着那漆黑的夜。虽被雨淋湿了衣襟却浑然不知,不知怎的,这奇妙的雨竟然打湿了他的眼眶……他,经过努力的学习,考进这座梦寐以求的大学。可同时,这也是他父亲用他那坚强挺拔的背换来…
朦胧中,我隐隐约约地看见了多年前,我曾经看到过的一幕。在一个春风送暖的日子里,我推开窗,看着那窗外的景色,远处的大树十分茂盛,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现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
行走在潮流的街头,我听不到肖邦的钢琴小曲,徘徊在时尚的餐厅,我闻不到那优雅的茶香,是否有些什么,都已被遗忘。有一天,翻开岁月的史书,燃着惨白的信仰,才发现,“星星之火”燎原之后,便隐没在社会主义安逸的皮囊下。想登上长城目睹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每个人都有尝试的机会,可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你可能第一次尝试会失败,第二次摸索也会失败,但是,如果你足够努力,足够勤奋,即使不是第一,那肯定会离第一越来越近,差距越来越小。不仅人是这样,动物也是如此:猎犬第一次扑咬猎物时,可能畏畏缩缩,甚至…
重庆,是一个依山靠水的地方。独特的地理环境,还有悠久的历史。给这座山城留下了不少的美食,来到重庆以后一定会让你回味无穷,现在,就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重庆人给你当美食导游吧!清晨,起了个大早。呼吸一口新鲜空气,洗漱完就该出发了。当然要吃早饭,在…
我选择跨越远方的那座高山,迎接我的便是星辰大海。——题记“我赢了!我赢了!我就是冠军!”霎时,思绪淹没在为我欢呼雀跃的人潮人海中。北风萧瑟,冷气逼人,枯枝烂叶随风摇曳,风刀霜剑在枯草坪上留下道道剑痕,隆冬腊月还是如此的凄神寒骨。大难将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