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傅雷的作文,描写傅雷的作文

傅雷家书-读后感65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2:19

父母是我们身边最贴近的人,他们时刻关心着我们,在身边教育着我们。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两个儿子沟通,正是这一封封的书信,感动着我,打动着我。

《傅雷家书》中大到孩子的事业、人生、艺术,小到穿衣、吃饭、开销,无不关怀至微。整部书中充满父爱,思想与艺术。傅雷的教子有方是出了名的,他的教育方法与传统的中国式教育方法有所不同,或许这就是这本书的特别之处了。父母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但是,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身心修养。

正如傅雷所言,他给儿子的书信有多种用途:讨论艺术,激发青年人的感想,训练服从思想的文笔,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其他国籍。

一封封书信,表达浓浓亲情,傅雷是傅聪人生中的一盏指明灯,他既是一位慈父,又是给傅聪提出建议,给予关怀的良师益友。书信中无不透露出他那浓浓的父爱,洋溢着父子之间的深情。

《傅雷家书》-读后感7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1 13:17

这个暑假,我认真阅读了《傅雷家书》,收获颇丰。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1954-1966年间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是一本优秀的青少年思想读物,是教导儿女的经典名著。他们呕心沥血地培养着两个孩子,教育他们先成人后成家,最后成为艺术家、钢琴家,是培养儿女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我认为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和榜样。

我认为如果人的一生真的可以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而奉献是一件多么伟大而幸福的事,同时也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我现在已经可以找到生活的目标,虽然以前是盲目的,但我知道我只要朝着目标去努力,便一定会有所收获。

傅雷说:“也许金钱物质方面不能给你足够的回报,但学术和艺术方面一定会给付出的努力以一个答复”,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带来回报,但是它至少可以使我们的心灵更加充实,我相信如果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方面上,就一定可以获得较大的进步。

傅雷夫妇和孩子们相互写信,让对方了解他们的生活,要知道这个时代写信是多么可笑,因为现代的通讯技术如此的发达,不用写信这么麻烦,可只有读完《傅雷家书》,才会发现读信时莫名的亲切感,像自己便是收信人一样。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读《傅雷家书》有感7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2:18

花开花谢,又一轮春秋,手执牛皮纸信封,投进那悄悄爬上铁锈的墨绿色信箱,伴着等待和未来得及写下的话语,他的背影慢慢消失在林荫路的尽头。

这是我读《傅雷家书》时脑海里闪过的画面。隔着书页,我仿佛能感受到源源不断的爱意漫出来,涌上心头。文字不会因为岁月的流动而腐朽,爱也一样,20世纪50年代那段真情的文字被后代阅读着,像是隔着时空的对话。

“我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和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胜意之时,傅雷就像儿子的知己,激励着他。追求艺术的过程中要永保坚韧之心,戒骄戒躁,道路也许布满名利的诱惑,狡猾的陷阱,但坚韧的赤诚之心将一往无前,所向披靡。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随手编辑的短信不隔几秒便能传到千里之外的角落,而在七十年前,那封以“家书”命名的书信只身漂洋过海,再去太平洋的思念缱绻……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失意之时,他就像循循善诱的老师,鼓舞着傅聪。每每读到这句话,我便充满了力量,没有坎坷的人生寡然无味,或许真是各种跌跌撞撞,起起伏伏,平淡如水的生活才会因为波澜而变得有趣。

撕开严厉的包装-读《傅雷家书》有感650字

更新时间:2024-04-30 16:55

匆匆读完《傅雷家书》,却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傅聪出国留学数年,身为父亲的傅雷会和远在他国的儿子谈些什么呢?是不尽的思念之情吗?不,傅雷谈的几乎都与艺术有关。初读时,我觉得傅雷太严厉了,明明与儿子只能凭借写信交流,却只谈音乐、修养。无论是儿子演唱会的安排,还是收入的支配,甚至是儿子的情感问题,他都要横插一脚。我不理解,也不喜欢这样的父爱,因此读得匆忙。

只是,爱是什么?是傅雷对儿子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关怀。傅雷是一位翻译家、艺术评论家,他的爱是不同于常人的。他在儿子的音乐道路上出谋划策,但在儿子有稳定收入后,没有在信中向儿子要过钱,他不断提醒儿子要注意身体,这是一种别样的、藏在严厉的包裹之中的爱。

在我的成长道路上,爸爸似乎也扮演着“傅雷”般的形象。从前,我对爸爸大部分时间的严厉以及总鞭策我如“多看点书”的话是很厌恶的,所以一开始我以为傅聪太软弱了,傅雷说什么他都听。如今我终得以明白,傅聪是一个智者,在我们父亲严厉的表面下,都隐藏着深沉而无私的爱,只是我只能看到表面,而傅聪可以看出严厉背后的爱。

父之爱-《傅雷家书》读后感650字

更新时间:2024-05-15 11:44

翻开厚厚的《傅雷家书》,185封书,字里行间流露出清雅的香。诉说着1954—1966年的故事。

在人的一生中出现的人有很多,唯一能认真并读懂你的却只有父母,傅雷和傅聪在生活中不是简单的父子关系,它交融着挚友间的感情。傅雷激发了傅聪的思想,而傅聪让傅雷有了一个讨论艺术和音乐的对手。在事业上,父亲期望儿子攀登音乐艺术的高峰,达到“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军一样,不动声色”的最高境界。傅雷在艺术方面时刻与孩子思想交流和艺术探讨,真心实意地教育孩子,是我们的楷模。

父母常说我们要懂得善良,傅雷也是如此。他说:“人应该为了善,为了荣誉,为了公理而善,而不是为了惧怕永恒的惩罚,也不是为了求取永恒的福祉。”善,应该是发自我们内心奉献给他人和社会的。从自己内心深处区关爱别人,让别人因为自己的“善”而变得幸福,这才是“善”。

在生活中,“吃饭的筷子不可以碰响碟子”,“手不可以放在裤子口袋里”,从穿衣戴帽到写信用最薄的航空纸可以节省邮资,这样的生活锁事都要仔细叮嘱。几天看不到孩子的信和消息,他也很心急,听到别人赞赏孩子,他也很欣慰和激动。离别的伤感,重逢的欢喜,思念的焦虑突显出了父母的不易和生活的真实情感。

傅雷谈教育-《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2:18

人们常说:"家书抵万金,”一份好的家书,使人终身受益。《傅雷家书》正是如此.傅雷对于孩子傅聪的教育都体现在家书中,字里行间都蕴涵着对傅聪的爱。

“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罪过。”这句话令我感触极深,对于孩子的教育,他不像别的父母一样执拗,总是认为是孩子的过错,而是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反省,敢于正视自己的问题并向孩子道歉。

“我和***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对于孩子的教育,他会考虑孩子的感受,进行换位思考,而不是一味的坚持自己所想,从多角度思考关于教育问题。

“眼光,嗜好,趣味,都还要经过许多变化;即使一切条件都极美满,不能担保你最近三四年中,双方的观点不会改变。”在情感方面的教育,他向傅聪讲述了自己与妻子间的经历,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讲给傅跑,并且认为最好让时间来考验,想必也是做了充分的工作,对于孩子的教育,他从不马虎。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2:18

我坐在窗边,感受清风拂面,指间如点水般翻开书页,我满怀期待,用心去感受这充满父爱的卷卷家书——《傅雷家书》。

杜甫曾说过“家书抵万金”,仅管它没有紧密的构思,华丽的修辞,但这字里行间却充盈着满满的亲情,万金又岂能相比?

读完《傅雷家书》,傅雷这位伟大的父亲如同巨人般矗立在我心头,那质朴、严肃的教诲萦绕在我耳边,其中他所解释的“赤子之心”,让我无法忘记。

“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指爱。”“而且这爱决不是庸俗的、婆婆妈妈的情感,而是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爱。”这是傅雷给傅聪的解释。赤子之心就是君子所为,如此高尚之人怎会孤独?“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拥。”

但世不饶人,傅雷在“文革”期间遭到陷害,却因不愿向世俗低头,不愿苟且偷生,最终以自己的生命证明清白。他,就是于谦笔下的竹石,“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就是周敦颐笔下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他,就是赤子的代表,宁愿因爱国而孤独,也不愿被俗世所玷污。

深痛忏悔-《傅雷家书》读后感65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2:18

在还没通读《傅雷家书》前,我以为傅雷只是一个较普通父亲来说更加严厉一点而已。可当我读完了这本书后,我才真真正正了解到傅雷对于儿子的教育属于不折不扣的棍棒教育。

在此书开篇的第一封书信中,傅雷曾给儿子傅聪写过这样一句话:“可怜过了45岁,父性才真正觉醒。”可想而知,当傅聪还在幼年时期,就受到了父亲的多少打击。书中写道:那时的傅雷对傅聪行使“包办式”教育,他将傅聪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一手操持, 亲自管理,从不容许傅聪提出质疑。换句话来说,儿时的傅聪就像一个提线木偶一样,任人支配,绝对服从。长大后的傅聪以远度外洋,而此时的严父终于“觉悟”!他深深地认识到了自己对儿子的过于严家管教了,蓦然回首,儿子已离自己远去……那时的心无比刺痛,就像一把把刀插在了心上,让自己难以呼吸。

本想将“对不起”亲自对儿子说出口,却发现自他已身在国外,便只好将此类话语放在书信中了。信中那些:“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可怜的孩子,怎么你的童年全跟我的那么相似呢?”“我从来没爱你,像现在这样爱得深切,而正在这爱得最深切的关头,偏偏来了离别!”……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体现出了这位“严父”的忏悔,希望得到儿子的原谅。这不禁让人读后心酸不已。

读《傅雷家书》有感-记叙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2:18

第二次读完《傅雷家书》,脑海中又一次萦绕着那一句句关切的叮咛。眼前似手出现了傅雷埋头认真给自己儿子写信的模样,字里行间那殷切的期望,那似水的柔情,再一次拨动了生命与成长的音弦。

这一百多封家书,不仅仅是一封封信,更是博雷那深沉的父爱。更是人生的体现。对于儿子博 来说,傅雷是一位父亲,是他的朋友,是出色的学者。他教育儿子为人处世的守则;作为朋友,他关心儿子的日常起居、感情生活;作为学者,他与儿子探讨在音乐上的专业问题。毫无疑问,傅雷是一位尽职尽责的父亲,也是一位难寻的如己。

突然想到了我的父亲。我的父亲很平凡,也很普通。我的父亲并没有太多学识。我的父亲也没有散文诗。他的日记本里只有干活的日期。他的手很粗糙,上面布满了老茧。他很平凡却很伟大,他什么都给不了我,却什么都给了我。我不讨厌爸爸的平凡,因为他也曾是个小男孩,一个需要父母罩住的小男孩,现在他却罩住了整个家。

每一位父母都是如此,他们没有鲜花,默默付出,不图回报。他那严肃的双眼中,其实也充满了柔情。在教育方面,父亲分博雷一样严格而理性,用严厉掩饰自己的温情,用理性遮掩住期盼,直到孩子踏上成功之巅。书中处处是教诲,却又处处是人生。

家书情-《傅雷家书》读后感65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2:18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从古至今,家书一直都是父母与子女之间情感交汇的桥梁,书信中不仅仅流露出家人之间的关怀,也有对子女的教导,对未来的期盼。《傅雷家书》就是众多家书中的典型。

当我翻开这本书,细细品读后的第一感觉就是一家人浓浓的爱。

傅雷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美术评论家等,他翻译过的作品不计其数,可以说是一位举世瞩目的名人,但他同时也是一位父亲,一位严慈的父亲,他教给傅聪为人处事,艺术修养,学习生活等方面内容,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爱和期望。比如,在为人处事方面,傅雷对儿子说,"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又或是"多少迂回的路,多少痛苦,多少失意,多少挫折,换来你今日的成功!可见为了获得更大的成功,只有加倍努力,同时也得期待别的迂回,别的挫折。″这些让儿子更加明白,经历痛苦的灵魂,会收获更加丰厚的人生,要勇于面对挫折,直视困难才能成功。这些也使我在生活中获得极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