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吾歌-八年级记叙文19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2:30

我的心里有两首歌,一首平和,一首激昂。——题记

很多年以后都忘不掉去三八线那一天,天阴沉沉的,雨打车窗,雾湿而不快。在此之前,我对这 场战争的印象只有一些模糊的影子,仅知道是朝鲜和韩国的战争,中国和美国也分别参与,最终打得平手,以此为界,朝鲜叫朝韩战争,而韩国,叫韩朝战争。

当车快驶进景区时,两边便有高高铁丝网围护,铁网之外,依稀可见得有面目狰狞的警示牌散落路旁,导游介绍,这便是当年战争的“后遗症” ——随处埋下的地雷,直到现在,还有人因误踏而 被炸死。而在远方,烟雾朦胧间,梯田拾阶而上,有老农箬笠蓑衣,一派祥和,仿佛地狱天堂亦不过一 路之间。

后来我们穿过瞭望台和瞭望塔,穿过望拜台、自由桥,前者依旧有士兵驻守,戒备森严,后者彩带飘扬,满怀思念。这让我们意识到,这里并非仅仅是历史遗迹,它对人们的影响,即使是在今天也难以消融,无论是暴烈地对立,还是温柔地守候,这都是它矛盾的现状。

接着我们来到地道——战争期间亦有许许多多大同小异的地道,这是保存最完好、开发得最好的一条,即便如此,也要戴上头盔和探照灯,彼此搀扶,小心翼翼,耳畔还时常传来有人因滑倒而发出的轻微呼痛——地道既黑且湿,雨水涟涟,滴漏而下。地道尽头却被封锁,隔着几道玻璃,便是朝鲜,依稀见得有人荷枪实弹,来回走动。

返回后便是电影院,循环播放着纪录片,讲述战争的大概和细节,字幕亦有中文,图片里有无助的妇女,迷惘的战士,残肢断臂,伏尸千万,他们有着相同的神情和相似的面貌,甚至连血液也曾有近乎一致的温度,并且都在缓慢冷却。尾声是一首歌,舒缓,悲切,感人,迫我回想一路风景:路旁埋下的地雷,雨中走动的战士,地道尽头黑洞洞的枪口,片子里死去或正在死去的人们……这是同一个民族的自相残杀,我听到黑暗中有饮泣的声音,一定有人和我在这里产生了共鸣。以往听老人说,但愿没有战争,都以为不过一句空言,只有到这里走过看过以往的疼痛和如今的伤痕,才会明了,这是怎样沉重的愿望。

从影院出来,我亦是怔怔,天却意外的晴朗,草意外的绿,有孩童在雕塑缝隙间微笑,忽而就想起松尾芭蕉的一首俳句:

往日兵燹之地,今朝绿草如茵。

回来后依然经常想起那首片尾曲,在大脑深处回荡,无法哼唱,无法记录,却一直回荡。尽管我对此曲一无所知,可我知道她一定在歌颂和平,演唱者定是一位母亲,一个赤子,午夜梦回,竟也莫名其妙地泪流满面,如斯广博,如斯悲壮,如斯深沉,如斯慈悲,其中必有生命的重量和和平的渴望。

后来我才知道,这场战争让多少人失去了生命,其中包括几十万我们的同胞,同胞中还包括了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托尔斯泰仿佛说过,没有哪个父母是希望战争的,可作为一个国民,我们必有不同的选择。

我曾两次去南京,第二次去时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地域和血统的相近,使我感到更难过,也更悲伤。馆前是各种各样的雕塑,身体扭曲,神态痛苦;馆内有一幅幅照片,黑白色的,老人孩子妇女,残杀屠戮分尸,不堪入目。我想若把照片染上色彩,黑发红唇黄肤,这是与我们一般的颜色,却有着白眼鲜血断肢,这是与死人一般的颜色,这又是怎样的触目惊心。馆内还有很多烈士的名字和照片,活着的样子或死去的遗容,身居庙堂或又是草莽英雄。馆内有时会放《义勇军进行曲》,尽管这是一首生下来便耳熟能详的歌,可到这一刻我的敬畏之心才更加深刻了,“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曲调激昂,毫无悲切之感,却偏偏带了点视死如归的意味,感染自己,动容别人。

我想起北京万里长城上早已熄灭的烽火,南京雨花台里满载历史的浮雕,武汉红楼上当年共商国是的房间,山东台儿庄曾经血染的荷池,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里惊心动魄的模拟场面……很多故地都已物是人非,旧貌新颜,可有些东西未曾改变,如同《义勇军进行曲》般永远流传,从未枯竭。

我想,从汉武帝时代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到近代秋瑾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再到如今我们脱口而出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从古代的九州烽火,一片丹心,到后来的枪林弹雨,以死相拼,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每一次胜利都是惨胜,可我们能不用惨换来胜吗?“日军在六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达30万以上。”既然战亦死,降亦死,死国可乎?谁又是愿作奴隶的人们?古是,今亦是,抗日战争是,抗美援朝亦是。

以后的每一次升旗仪式,我都不再随意散漫,因为这是我们铭记历史、思考历史的方式,承载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魂魄。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和另一种平和的声音相配,在我心中轻轻地响起。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在死亡面前,我们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渺小呀,谁能拒绝战争,拒绝铁骑将山河踏碎,拒绝同胞在眼前死去,拒绝屈辱的历史?谁又不希望和平,希望人类生生世世相亲相爱,希望哪里都是世外桃源,希望每个人都有喜乐安平的一生?可这的确不是一个人用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但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学会担当,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与他人和平共处,我们是不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什么。所谓成长,不过是懂得担当;所谓担当,不过是守好脚下的每一寸土地。我想,这世间必有很多大写的人,如同擎天柱般顶天立地地站着,撑起一片蓝天,我仿佛也在刹那间拔高,迅速成长,和他们一起,担负着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世界的责任:作为一个人的铮铮傲骨,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世界的和平安定。

这便是我的担当,我的声音。

清平,吾歌。

清平吾歌-八年级记叙文1900字相关内容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记叙文1000字

在这个炎热似火的暑假,我读了本关于探险的书。它就是丹尼尔.笛福,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一部经典作品——《鲁滨逊漂流记》。作者绘声绘色的将经典在这部作品中一一诠释,故事情节的失落感——出海前的憧憬迎来的却是灾祸;颠覆感——从庄园主沦为奴隶;压迫感…

读《三体》有感-记叙文1000字

如果说有什么东西可以代表人类的勇气,那么茫茫宇宙中的一叶孤舟也许可以告诉你答案。《三体》全书所讲述的,是一出无比精彩而又气势磅礴的悲剧。两颗相隔4.22光年的星球,因为叶文洁的一个决定,从此展开了数年的斗争。在三体人压倒性的实力面前,地球文…

读《零碳中国》有感-记叙文1300字

“打一张A4纸等同于向空气中排放一立方英寸约等于16 .387立方厘米的温室气体 。”这是机器人小桶所说的。阿和本来很浪费,可在认识了E博士、华主任 、小青和小兰之后却改变了他 。怎样改变的呢 ?一起来看看吧 !原因归结于一台电脑 。一天,…

曾经邂逅的美丽-记叙文1000字

花的陨落,叶的飘零,风的追寻,还与那随风起舞酝酿着香醇的美酒。 ——题记宗教,一种古老而神秘的存在,会让我们在无人注意时候依旧保持一种品性,一种态度。你的宗教将会成为你人生的主旋律,而阅读就是一种宗教,她将影响你的整个人生。古人云:书中自有…

读《朝花夕拾》有感-记叙文1000字

《朝花夕拾》原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所 接触的人和事的10篇文章。文章中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结合起 来,充分显示出鲁迅关注民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从记忆中找寻逝 去的快乐和怀念,同时对封建腐朽之物予以…

读《红楼梦》 有感-记叙文1200字

我不仅对《红楼梦》爱不释手,还百看不厌。我总认为《红楼梦》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是一种凄凉悲惨的美,不管是家族、爱情、考学都在逐步走向没落。《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名为霑,字为梦阮,号雪芹,芹圃。祖籍河北省丰润县,清初,入满洲正白…

读《儒林外史》有感-记叙文1000字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这段历来被文人骚客所咏颂的千古绝唱便出自于吴敬梓老先生的《儒林外史》。《儒林》无疑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之中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鲁迅先生曾评价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

三国演义-记叙文1000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轻轻合上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但书中的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依然在我脑海里萦绕: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谋士诸葛亮;三顾茅庐、桃园结义的主公刘备;有胆色重仁义,傲上却不欺下的大将关羽;聪明绝顶却又小…

从《三国演义》中看英雄-记叙文1000字

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它为历代战争的实践者、历代文人的书房雅园和历代百姓的茶坊酒肆提供了不尽的生活话题。它再现了从东汉末黄巾起义到晋武帝登基建西近一百年间波澜壮阔的历史,主要描写了魏、蜀、吴三国鼎立、互相征战的历史过程,刻画了…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记叙文1000字

最近 我在看一本书那就是《平凡的世界》,这部号称中国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著作,影响了中国一代青年。再路遥的笔下,再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敢于奋斗,勇于进取的年轻人,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声音。时代造人”一语相信大家都有听过,不同的时代会造就不…

读《茶馆》有感-记叙文1300字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割据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的社会风云变化。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以及人民群众水深火热的生活环境。王利发是贯穿全书的人物。他是裕泰茶馆的掌柜…

读《史记》有感-初中记叙文1200字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翻阅沉甸甸的历史,厚重而伟大,这便是华夏五千年所孕育的瑰宝!有这样一本书 ,鲁迅说它是“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柳宗元说它“一字增不得,一字减不能 。”这就是司马迁筚路蓝缕、栉风沐雨而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