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征的作文,描写长征的作文

长征精神-散文4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8:55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两年长征,万年精神。长征精神,如火炬般炽热,如阳光般明媚,,如烟花般璀璨。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从1934年开始长征,一句上如同西游记般磨难,九百波,九千折,仍奋而直上,长征精神初芒现。

五岭山,峻险陡峭,他们意志坚定,横跨五岭山。金沙江,大敌当前,他们临深履薄,巧渡金沙江。大渡河,汹涌澎湃,他们团结一致,强过大渡河。身边的战友是他们的精神支柱,背后的长征精神更是他们的力量来源,终凯旋而归,势不可挡。

长征精神是如此坚不可摧,让红军们意志永存,长征精神是如此正义凛然,让红军们勇斗大敌,长征精神是如此仁至义尽,让红军们普渡众生。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如今,苍龙已没,如今,长征精神却永存。

中华民族需要长征精神,以此奋勇前进,坚定信念。

中华民族需要长征精神,以此团结一致,众志成城。

中华民族需要长征精神,以此安国富民,欣欣向荣。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长征精神伴我成长-励志作文7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8:52

陪伴,是春日里那一阵花香,沁人心脾;是夏日里那一抹骄阳,炙热难忘;是秋日里那一片果园,收获满满;是冬日里那一杯热茶,温暖惬意。

窗外,秋雨绵绵,焜黄华叶随风而舞,阵阵凉风扑面而来,我坐在窗边的书桌上,思绪也随着秋风飘向了我手中的那本《地球的红飘带》……

初识《地球的红飘带》这本书,是源于我的班主任胡老师的推荐。当我拿着它,看着厚如砖头,既没有漫画书浮夸的插图,又没有故事书强烈的趣味诱惑时,我望而却步了。在老师的提示和妈妈的引导下,我开始了和它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谁知一发而不可收,里面一个个鲜活的事件让我热血沸腾,感慨万千;那硝烟弥漫的战场,那暗藏凶险的草地,那被大雪覆盖的险峻的雪山,历历在目。作家魏巍生动的描述让我感受到了红军那种无所畏惧的英勇,坚强不屈的精神。

这本书主要描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全部过程。在漫漫的长征路上,不仅有枪林弹雨、还有急流险滩、饥饿寒冷,疾病伤痛、缺医少药更是让人难以想象;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爬雪山,在大西北的极寒天气下,饥饿劳累,衣着单薄的红军战士在面对绵绵的雪山时,没有退缩。不断有干部战士摔下山崖,长眠于雪山之下,后继者却毫不退缩继续向前。那雪山上飘动的红旗,久久地留在我的心中。我不禁感叹,换成是我们还能够坚持吗?

长征精神记心中-抒情作文9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7:45

钟摆往复,每刻皆新,2021年恰逢时代的转承点,我们在万众期待中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这一历史契机下,我有幸阅读了《红军长征史》这一书,这本书通过纪实的方式全面的反映长征的真正事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时光把我仿佛带回到了那个年代…

众所周知,在红军长征的路上,我们的党先后经历了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无数场惊心动魄的战役,我们的战士们也经历了爬雪山、过草地、啃树皮的艰苦日子,经历了无数场惊心动魄的战役。在这一路上,还有许多和我们此时差不多一般大的小战士们,面对长征路上的困难,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而是咬紧牙关、克服困难而勇敢前进。

我的长征之感

更新时间:2023-02-04 17:44

在学习的过程中,长征的精神也能给我们有益的启发和鼓舞。学习是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学习当中遇到困难想要退缩的时候,想一想我们的先烈在那么大的困难面前仍不为艰险,勇往直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呢?红军同志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经历了千难万险,为我们描绘了五福“征难图”:翻越五岭,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不为艰险,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真是可歌可泣!军人萧华抱病完成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是萧华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做。

其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词描写红军在路途艰难敌军重兵围困的情况下,依靠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上演了四渡赤水,飞夺吴江,威逼贵阳,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神话,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说明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的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英雄气概,还拥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滴水石穿,让我们明白了做事要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让我们明白了求学要广读博览。红军翻越高山,让我们明白了做人要坚强。

我们虽然不能像历史英雄们那样抛头颅,洒热血,但是我们能好好读书,回报父母,回报祖国。

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河口镇

读《长征》有感-记叙文9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5 22:42

只为旭日东升

遥想当年,万里长征,势如破竹,将军英姿犹在眼前。

——题记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每当读到毛主席这首慷慨激昂的诗词时,我脑海中总是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在云雾缭绕,轻烟未散的崇山峻岭,一条坎坷曲折的泥路上,一行浩瀚的队伍,如一条蜿蜒的巨龙一般步履蹒跚的行进着;水流湍急,汗水和江水交融着,身负重担的红军将士们在汹涌的大江中艰难跋涉……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如同华夏大地上一条飘扬的红飘带,成为中华民族坚强无畏的象征。王树增先生为著《长征》,花费六年时间整理资料,并数次重走长征路,在阅读《长征》的过程中,我跟随他的脚步,重新踏上漫漫征程,走遍千山万水,感受风霜雨雪,走进真实的长征。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从于都出发,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期间,雄关漫道,险象环生,红军一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4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穿过6个不同少数民族的放牧地区有些地方中国军队十几年都没有去过。他们多以野菜、草根甚至牛皮、皮带充饥……这些令人望而却步的绝望险境,却被红军以滚烫的热血与钢铁的意志征服了!

红军长征的故事-六年级读后感6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7:42

奇迹!真是从古至今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这是我看完《红军长征的故事》这本书之后,从内心发出的赞叹。它已经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地烙印,让我终生难忘!

奇迹!数千人马万里长征,面对的是百万虎狼之师,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江河汹涌阻去路,群山险要助敌兵。他们却履险如夷,横扫千军,这难道不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吗?面对着饥寒交迫,刀山火海,这一重又一重令人无法相信的困难却被这支队伍战胜了。这支被誉为天下无敌的队伍,就是红军!

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长征的故事》-读后感作文7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7:41

最近,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读完了《长征的故事》这本书。它深深地打动着我。当我合上书的一瞬间,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书中描述的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依然历历在目。它告诉我当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可爱可敬的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

故事讲述了红军在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不但要和敌人作斗争,还要在恶劣的环境里忍受饥饿和伤病,而且医药不足,设备不发达,有些战士被病魔折磨的痛不欲生而病死,即便如此,红军始终坚守原则,并最终完成长征的壮举,实在让人敬佩。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断臂英雄余秋里。当时,战斗非常激烈,余秋里的左臂被一弹匣子弹打成了重伤,他不顾左手的疼痛,依然跟没事人一样继续战斗,战斗结束后,余秋里的伤必须做手术,这样的条件,卫生员只能给简单包扎一下……这种不顾自身危险,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红军一路上披荆斩棘,勇敢的战胜了困难:他们遇到高山悬岸,冰天雪地,河流湍急,沙尘暴……战士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很多红军在那严寒的雪地,湿漉的泥土和敌人的枪下坚持不住倒了下来,再也没有站起来,可他们没有说过一句苦一句累,因为他们早已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党,交给自己热爱的祖国了。粮食不足用草根野菜代替坚持下去,环境的恶劣让战士们吃不消,红军长征的路上不断有人倒下,但身后的人继续坚定前行,因为他们的心中有“打倒敌人建立新中国”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

烽火岁月的洗礼-读《长征》有感7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2 05:32

两本大红色封面的书赫然映入我的眼帘,如此耀眼、醒目的中国红,令我的心为之一震,让我情不自禁地开启了这一趟“红色阅读之旅”。这两本书,书名《长征》,译为“THE LONG MARCH”,它们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激荡与洗礼,给了我很多的思考和极大的勇气。

长征,有多长?看看线路图吧!从江西瑞金一直到革命圣地延安,竟长达两万五千里!看着地图上这短短的、蜿蜒的路线,殊不知每一笔都包含着无数次战役,每一寸都历尽浴血的牺牲,每一步都陷入艰难的生死抉择!看着饱经沧桑的路线图,我眼前浮现的是封锁层层中的举步维艰,是沼泽雪山的死亡威胁,也是冲破艰难险阻后三军开颜的无比激动……

翻着厚厚的书页,随工农红军的脚步,一同踏上征途。打动我的,是战士们的和睦与真诚,它同样打动了彝族首领小叶丹,才让粮食的筹集和先遣部队的护送都顺利了许多。这是以心交心,是军民平等,更是互相尊重与以诚相待的回报。

此外,战士们的机智与勇猛在战火纷飞中显现——娄山关虽大捷,红三军团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了占领点金山主峰,三名战士主动请缨,背着手榴弹,叼着匕首,徒手攀绝壁,如三把尖刀刺向敌人,终于撕开一道口子,两军终得在狭窄的山路上展开殊死对抗……那是怎样的一种英勇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雄关漫道,从头而越;硝烟散尽,勇气长存!

长征的精神永被铭记!-《长征》读后感7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7:41

只有经历过锻造,才会成为一把利器。只有意志坚定,信念不朽,才会创造出叹为观止的奇迹。

长征,是一次远征。但这次远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成为了历史画面中的浓墨重彩,成为了震惊世界的一个奇迹。

《 长征》这本书 记录了这次伟大的远征: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的追击,实行战略性转移,跨越十五个省份,渡过三十多条河流,走过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进行六百多次的战斗与战役,最终红一、红二、红四三大主力军在甘肃会宁会师,胜利结束长征。

《长征》中最让我惊叹不已的是:红军在忍受寒冷、重病、饥饿的时候,还要面对敌人的围击堵截,进行舍命的作战。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不认输,不屈服。读完全书我才知道,是意志,是信念,是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他们自信,他们顽强,他们敢于拼斗;他们乐观,他们无畏,他们敢于牺牲。——他们——红军——工人与农民组成的红军——推翻了几百年的帝国统治,他们是伟大的!他们是光荣的!

长征的精神与成功给予了千百万劳苦大众的向往与希望;唤醒了被压迫的底层人民,要敢于拿着铁锤、锄头去反抗,去改变命运的不公。

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4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2 07:56

奇迹!真是从古至今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这是我看完《红军长征的故事》这本书之后,从内心发出的赞叹。它已经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地烙印,让我终生难忘!

奇迹!数千人马万里长征,面对的是百万虎狼之师,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江河汹涌阻去路,群山险要助敌兵。他们却履险如夷,横扫千军,这难道不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吗?面对着饥寒交迫,刀山火海,这一重又一重令人无法相信的困难却被这支队伍战胜了。这支被誉为天下无敌的队伍,就是红军!

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